完善分級診療,實現家門口就醫;“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結報;規范診療行為,確保醫療質量安全;解決貧困人口有病看不了、看病就醫難、健康管不好的問題……
1月17日召開的2018年甘肅省衛生計生工作會議敲定今年衛計工作“重頭戲”,一大撥健康紅包即將到來。
1 堅持按病種付費,發展醫共體
當天的會議提出,2018年甘肅將堅持以省級50+N、市級150+N、縣級250+N、鄉級50+N為主要內容的病種分級分工制度,嚴格執行轉診制度。做好各級醫療機構能力評估和病種調整工作,2018年縣級至少增加10個病種、鄉級至少增加5個病種,“兩州一縣”縣級醫療機構至少增加20個病種。發展緊密型醫聯體,到2018年底,省級醫院牽頭建設3個以上緊密型專科聯盟等醫聯體,各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至少建成1個有明顯成效的城市醫療集團,各縣市區區域內至少建成1個有明顯成效的醫共體。
2 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分別遴選7個縣級醫院、每個醫院建設2個重點專科,遴選19個深度貧困縣醫院、每個醫院建設5個急需關鍵薄弱學科,同步推進縣級醫院特色專科和區域醫學中心建設工作,有效提升縣域醫療服務能力。在省級三級醫院分別建設1個腫瘤診療中心、1個心腦血管診療中心和1個兒童婦產醫學中心,提升疑難雜癥診治和專病專治水平。
同步全面建成省、市、縣三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實現區域內全民健康信息互聯互通,有效支撐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管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計劃生育和綜合監管等業務協同應用。以提升“兩州一縣”及18個省定深度貧困縣醫療服務能力為重點,整合各類遠程會診信息系統,優化城鄉醫療資源配置,提升基層服務水平。
3 公立醫院臨床路徑管理工作全覆蓋
臨床路徑是指針對某種疾病或某種手術制定的具有科學性和時間順序性的患者照顧計劃,其核心是將某種疾病或手術所涉及的關鍵檢查、治療、護理等活動標準化,確保患者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得到正確的診療服務。
會議提出,制定和完善甘肅省分級診療病種臨床路徑,進一步規范各級醫療機構診療行為,確保醫療質量安全,推動分級診療制度建設。醫療機構在保證入徑率的基礎上,提高臨床路徑的完成率,增加醫療服務透明度。把醫療機構臨床路徑開展情況納入“千分制”考核內容,加大分值比重,強化監督考核,督促醫療機構合理合規開展診療服務,確保2018年所有公立醫院臨床路徑管理工作全覆蓋。
4 實現“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結報
醫保支付是基本醫保管理和深化醫改的重要環節,是調節醫療服務行為、引導醫療資源配置的重要杠桿。此次,甘肅省衛計委提出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門診按人頭、住院按病種總額預付支付方式改革覆蓋所有公立醫院,嚴格執行住院費用按60%總額預付、剩余40%進行考核決算的支付方式,落實醫療機構“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結報。
5 “千分制”量化考核全覆蓋
會議提出,完善“千分制”量化考核指標,細化實施方案,制定實施考核結果與醫保支付掛鉤辦法、與醫生醫療行為掛鉤的實施辦法,實現“千分制”量化考核全省各級醫療機構全覆蓋。全省公立醫院藥占比、個人自負醫療費用比例均控制在30%以內;二級以上醫院醫療費用增長率控制在10%以內;不合規醫療費用控制標準做到“一院一策”,省級醫院總體控制在10%以內,市縣總體控制在5%以內,建檔立卡貧困戶控制為零。
6 強化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近年來,甘肅通過提高基本醫保報銷比例、降低大病報銷起付線、實施大病保險再報銷、民政兜底保障,及大病專項救治、簽約服務管理等措施,有效緩解因病致貧、返貧問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醫保實際報銷比例已達到74.3%。
這種關愛還將繼續。會議提出,開展全省建檔立卡貧困戶因病致貧返貧情況調查,對因病失能及有病得不到救治情況、醫保報銷后個人負擔情況、因病致貧返貧等具體情況,做到每縣、每鄉、每村、每戶情況明、底數清,在此基礎上“因戶施策、因人施策”精準幫扶。健全完善由基層計生人員、鄉村醫生、鄉鎮衛生院全員參與的家庭醫生簽約團隊和縣區、市州、省級不同級別的專科醫生組成的家庭醫生簽約團隊,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的健康人群、有病看不了人群、看病就醫難人群、慢病患者人群和因病致殘及失能人群,分別提供有針對性、全方位、免費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做好健康管理,解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病看不了、看病就醫難、健康管不好的問題。
7 強化中醫藥特色優勢發揮
此外,今年我省還將強化中醫藥特色優勢發揮。
年內,我省還將在省、市、縣層面分別出臺中醫藥重點專科發展規劃并投入專科發展經費,市州級中醫醫院建成3-4個省級以上、4-5個市級以上中醫藥重點專科,縣級建成2-3個市級以上、3-4個縣級以上中醫藥重點專科(專病),60%以上的鄉鎮衛生院(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中醫綜合治療區,95%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65%以上的村衛生室具備中醫藥服務能力(來源:醫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