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醫改重頭戲,兩票制已在各地開始陸續推行。其推行對生產企業、經銷渠道以及醫藥商業格局帶來哪些影響和變化,又會給行業和企業帶來哪些困惑呢?
現實難題
在筆者看來,各地藥品銷售價格是由招標價格決定。上世紀90年代醫藥企業都采取直銷的方式,當時醫療機構回款難導致了醫藥商業的出現和盛行。隨后企業自建隊伍銷售產品的沉重負擔,催生出醫藥代理制,企業和代理客戶采取更為專業化、社會化的分工,新興企業借助代理客戶的資金實力和成熟的銷售網絡,得以快速發展壯大。
兩票制最直接的現實場景即是打破生產企業和經營機構原有分工。企業和客戶都要大量增加內勤和財務人員,單單一個產品全國幾百家、幾千家商業重新從生產企業備一輪首營資料,就足以讓企業內勤人員忙得手腳并用,人仰馬翻,客戶和商業等的焦慮上火。等到能實際發貨,快的也需十天半個月,慢的動輒一、兩個月,醫藥流通和經營效率大大降低,造成對醫療機構無法確保及時供貨。
返款周期同樣漫長,客戶資金被大量超期占用,市場流動性和投入均受到嚴重影響。各地一旦推行兩票制,即使留有幾個月的過渡期,但各商業均要求全部實施兩票制,以往庫存只能全面退款退貨,客戶和企業各項破損和損失嚴重。醫療機構面臨缺藥風險。
眾多企業為能享受科工貿一體化集團企業的一票待遇,需要花費重金收購商業,增大了企業的費用投入。對無自身商業的其他生產企業而言,只能按工業全額納稅。從商業稅改工業稅,稅點及成本增加近10%,空間小的產品生存更加艱難。
而對于手握幾個銷量過億的大品種的生產企業而已,財務處理能力上即已接近飽和。客觀上容易導致對其他產品,尤其是非自身操作的產品厚此薄彼,缺乏支持,造成產品市場供應不足。一些企業對市場和客戶所收稅點遠遠高于國家和行業征收標準,更加劇市場運作難度。
另一方面由于忽略了營銷規律和社會分工,對重金打造產品、為企業輸血和打下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的各級總代不予認可,導致前期大量投入市場運作的總代客戶市場回報得不到保障。同時可能使流通商業大量閑置、乃至閉門歇業,代理客戶和生產企業前期貨款無法回收,增大行業和市場運作風險。各地完成深度覆蓋一個省份正常需要至少幾十家商業,一旦生產企業或招標平臺限定商業數量,過度集中于一些大商業,高度壟斷的結果可能導致一些商業服務下降,收費提高,增大企業和客戶實際負擔。
兩票制的實際受益者是以自營模式為主的合資、外資和國內大品牌企業,自營模式往往對利潤回報要求更高,才足以維持一支龐大的自營銷售體系運轉,同類產品中往往定價更高。國內80%以上的醫藥企業均采用代理制,市場經濟的跑道上若僅存大企業、大品牌這些高大上的身影,民眾醫藥費用只能進入高大上的時代。
應對建議
筆者呼吁應切實考慮各行各業久已存在的專業化代理制運作模式,對醫藥營銷外包服務給予認可和專業化引導。改善醫藥運營環境,切實幫助企業和客戶減負,共同努力提升規模,降低運營成本,最大程度回饋于民,實現國家、民眾、行業與企業共贏。
對醫藥行業過往普遍存在的一些客觀事實給予客觀看待和處理,性質惡劣、極端的嚴肅處理,普遍存在的結合行業特點和既往管理要求酌情處理,將重點放在幫助和指導行業與企業不斷提高規范化運作,同時切實考慮行業負擔問題,避免各項經營成本繼續不斷上漲,影響市場供貨,倒逼藥品提價。
對兩票制對于降低藥價和醫藥費用的實際效果在已推行的地區進行客觀和專業化的總結和評估,充分聽取民眾和下游醫藥行業的心聲。避免醫改簡單淪為藥改,藥改簡單歸納為低價招標和兩票制。對已實施兩票制地區,盡可能為醫藥行業與企業提供充分指導和支持,對兩票制實施前已入庫商品給予老問題老辦法的特殊處理,最大程度降低各項政策和制度新老過渡階段為企業和客戶帶來的損失和影響,共同確保民眾用藥安全,用上放心藥和新藥、好藥,確保醫療機構供貨不斷檔。(來源:醫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