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以來,罕見病藥品的銷售額增加了將近一倍。隨著生物制藥公司越來越專注于開發治療各種罕見病的藥物,這一增長趨勢將一直延續到2022年。一項最新發布的報告預測,到2022年,這類超級昂貴的藥物銷售額將會再次接近翻倍,達到2090億美元。
在該報告中,生命科學商業情報公司Evaluate預計,從現在起到2022年,罕見病藥品在整個制藥行業的增長中將占32%。根據分析,在去年罕見病藥品的銷售達到1150億美元之后,到2022年這類藥品將會再增加940億美元的銷售額。
醫藥網8月28日訊 報告指出,制藥公司越來越依賴罕見病藥品,因為這樣可以去滿足更多尚未滿足的需求,可以提出更加引人矚目的市場準入價值主張。此外,制藥公司開發治療罕見病的藥物還可以獲得研發獎勵。
最近,在獲取研發獎勵方面,制藥公司一直在受到監督審查。一些美國國會議員認為,某些制藥公司正在鉆法律的空子,也用治療大量患者人群的藥物來套取研發獎勵。
今年早些時候,參議員奧林·哈奇(Orrin Hatch)、查克·格拉斯利(Chuck Grassley)和湯姆·科頓(Tom Cotton)給美國政府問責辦公室主任寫信,要求對《孤兒藥法案》進行審查。這部法律是1983年頒布的,該法提供了激勵措施,促進制藥公司針對可能被忽略的疾病領域進行藥品研發。
報告重點指出了制藥公司如何利用法律,以大市場藥物的身份合理地撈取大量的研發獎勵。一些最暢銷的藥物最初由于治療有著龐大患者人群的疾病而獲批,然后制藥公司針對罕見病領域再申請新適應癥,獲得減免稅務和壟斷定價權等好處。采取了類似做法的藥物包括:阿斯利康(AstraZeneca)的瑞舒伐他汀(Crestor)、大冢制藥(Otsuka)抗精神病藥物阿立哌唑(Abilify)、羅氏(Roche)抗癌藥物赫賽?。℉erceptin)和艾伯維(AbbVie)的抗類風濕關節炎藥物阿達木單抗(Humira)。
由于罕見病藥品治療的疾病涉及少數患者人群,因此藥價高昂。例如,Brineura是治療一種極其罕見的溶酶體貯積癥的藥物,最近馬林制藥(BioMarin)把該藥在打折前的價格定為70.2萬美元。(來源:醫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