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醫療行業內的公司,近年來一直是風險投資機構(VC)眼中的“香餑餑”,越來越多的天使和VC機構開始加入大健康投資行列。
持續火熱的
精準醫療投資
近年來,涉及精準醫療的企業數量眾多。截至2016年,國內的醫療投資公司接近300家,而精準醫療投資標的則接近200家,超過10家公司在去年獲得了億元以上的融資。從全社會來看,國內大約有1600多家企業與精準醫療相關,但業內人士指出,他們當中大部分沒有核心技術、團隊和商業模式。
“這個領域非常符合技術發展的曲線,之前由于缺乏監管,市場上確實存在很多亂象。但是隨著國家出臺一系列管理規定和支持政策后,一些有優秀技術沉淀的公司逐漸產生了自己的價值。”倍數資本合伙人俞逢佳在接受證券時報·創業資本匯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的基因行業處在一個平臺穩定上升的階段,成本越來越低,準確率越來越高,部分基因檢測的產品已經正式在CFDA(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進行了注冊,標志著在臨床上精準醫療將持續為患者提供價值。
“這幾年,精準醫療之風從一級市場吹到二級市場,可以更清楚看到的趨勢是,真正對人類健康有意義的生物技術價值不斷得到凸顯。”澳銀資本投資經理李楠說。
業內關注
臨床級基因檢測
8月2日,基因檢測公司23魔方宣布完成4000萬元人民幣B輪融資。據悉,該公司是國內率先提供個人基因檢測服務的專業機構。公司表示,已經推出第三代基因檢測產品,檢測項目可達300多項,價格在千元以內。
就目前來看,國內的精準醫療最顯著的項目正是基因檢測。有業內人士指出,自從中國推出精準醫療計劃以來,數百家一哄而上的公司打著精準醫療的名號,卻只是做基因測序,沒有其他核心技術。患者們拿到一堆數據的報告,卻根本看不懂。這類“消費級”的基因檢測,價值并不大。
“在我看來,消費級的基因檢測在國內目前市場需求尚不明朗,營銷依賴性強,技術產品也是魚龍混雜。從去年到現在,這類基因檢測公司融資都比較困難,很多項目一年多都沒有融到資。”在李楠看來,消費級的基因檢測一直都不是資本追捧的領域。而在臨床上有實際意義應用的基因檢測,逐漸延伸到分子診斷液態活檢等細分領域,反而是最近幾年在國內外都是逐漸成熟的方向。而且臨床級的基因檢測公司,通常都有兩個特點:價格不低,融資很快。
仙瞳資本創始合伙人劉牧龍認為,從應用的角度來說,基因檢測目前在國內外的發展水平差距并不大。但在技術與方法的創新角度來說,國外還是領先中國不少。這與俞逢佳的判斷如出一轍,俞逢佳認為,基因檢測作為精準醫療的基礎,在無創診斷、腫瘤治療、免疫治療、藥物研發、臨床指導用藥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應用。但相比國外,國內無論是大的上市公司,還是創業公司,在技術上并無太大優勢。“上游測序技術幾乎被巨頭illumina壟斷,羅氏在分子診斷領域對于先機的把握和市場占有率,也是國內公司無法撼動的。”
深圳紫金港資本董事長陳軍則認為,我國基因檢測行業起步雖晚,不過檢測服務水平上并不落后于歐美國家。盡管在基因檢測行業上游關鍵設備上仍依賴進口,但他也看到了國內優秀企業逐步積累上游關鍵設備的研發生產能力。“國內瀚海基因的第三代單分子測序儀準確率已達99.7%,處于國際領先地位;至于基因測序服務市場,國內企業在渠道、服務和醫院資源上占有巨大優勢。”
精準醫療
發展趨勢不可逆
就目前來看,基因檢測已從單一的遺傳疾病專業范疇擴展到復雜疾病和個體化應用,如疾病靶向基因組全套檢測、個體外顯子組或全基因組分析等。俞逢佳指出,隨著檢測技術的成熟和成本降低,目前行業的制約點主要是在海量數據分析,這也是近一年來機器學習在精準醫療領域大熱的原因之一。
在他看來,現階段,基因檢測的準確性和其數據量、數據分析所花費的時間高度正相關,未來基因測序成本的進一步降低和測序數據分析自動化的進一步發展,有望為基因測序市場帶來新一輪的井噴。
他認為,基因檢測在臨床領域的應用,主要體現在疾病的輔助診斷,代表性的有無創產前技術。其中腫瘤檢測和治療將是最有市場的方向。
劉牧龍則表示:“個人更看好解決具體應用需求的衍生方法,以及新一代測序方法的創新成果。仙瞳資本基本不投單純的基因檢查項目,但將關注人工智能在該領域的應用所產生的投資機會。精準醫療是一個持續的話題,也并不僅僅限于基因測序和分子診斷,我們將把重點放在蛋白質組學有關的領域。”
在陳軍眼里,精準醫療是一個不可逆的發展趨勢,而作為基礎的基因測序仍然存在機遇。他預測,我國基因檢測公司數量眾多,有實力的基因公司會繼續切入產業鏈上游,打破國外壟斷;而處于中游的基因測序服務公司將面臨激烈的競爭,行業將面臨并購和整合。
他表示,基因檢測是精準醫療的一小環,國內精準醫療暫時熱衷于診斷端,需要向精準治療端拓展,像思路迪從腫瘤基因檢測切入到以生物標志物驅動的新藥研發,就打造了一個精準醫療閉環。“雖然基因測序中游服務端的競爭白熱化,但國內基因測序數據分析公司并不多,下游臨床及健康管理方向還未得到廣泛應用,所以基因測序市場仍存在機遇。精準醫療是趨勢和方向,仍處于風口。據公開披露的投融資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生命大健康產業共披露融資179筆,包括腫瘤免疫治療、靶向治療,基因組大數據分析是熱點領域。”(來源:醫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