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下半年,根據E藥經理人從國家監管部門獲得的信息是,今年各地一定要樹立違背醫改政策落地的典型,其中落實“兩票制”中的一個重大阻礙就是企業的走票行為依然十分猖獗,這將是被重點關注的區域。
近日,由甘肅省白銀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偵辦的“2016.7.19”特大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宣布告破,涉案金額達1.51億元,先后抓獲涉案犯罪嫌疑人20名。目前,已成功移送起訴11名,為國家追繳虛抵稅款899.8萬元。
事實上,國家層面對醫藥行業的稅務專項整治已經在各地密集展開。今年在各地公布的虛開發票的典型案例中,醫藥企業屢屢上榜,比如說,今年4月20日央視曝光的2016年打騙打虛專項向東的十大典型案例中,就有4家醫藥企業被當做典型曝光。
2017年被稱作為財稅改革的大動作之年,稅務調整與稅務稽查是最為重要的部分。根據年初國稅總局發布的《2017年稅務稽查重點工作安排》中提出,以西藏、安徽等地為重點開展醫藥行業專項整治;要求認真落實糾正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的各項工作任務,積極開展配合相關工作,發揮稽查部門打擊涉稅違法職能作用,增強稽查影響力,服務經濟大局。
何為大局?在醫改領域,兩票制的落地就是大局之一,目前全國共有21個省(區、市)相繼出臺兩票制落地政策,而接下來的落地則要求各地各部門的全力配合,其中稅務出手整治則是兩票制落地的重要保障。
進入下半年,根據E藥經理人從國家監管部門獲得的信息是,今年各地一定要樹立違背醫改政策落地的典型,其中落實“兩票制”中的一個重大阻礙就是企業的走票行為依然十分猖獗,這將是被重點關注的區域。
1、1.51億特大藥企過票案告破!
2016年6月,白銀市國稅局稽查局稽查人員對轄區內醫藥行業開展區域稅收專項整治行動中,發現白銀市醫藥有限公司2014年實現銷售收入697萬元,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4737萬元,特別是2016年元至6月半年時間,銷售收入竟達到4405萬元,申報的銷售收入短期內呈幾何數增長,但申報繳納的稅款卻沒有明顯的增長,這樣的申報數據明顯異常。
隨著調查工作的深入,還發現白銀市醫藥有限公司2015年7月從福建和山西兩家醫藥公司以每支4元的價格購進40萬支的某種注射用針劑,同年9月,又將這種注射用針劑的7萬支,以每支75元的價格反銷給福建這一家醫藥公司。白銀市醫藥有限公司為何從這家公司低價購進藥品,又高價賣給這家公司呢?
自2016年7月19日開始,“7.19”專案組兵分四路,分赴安徽、陜西、寧夏、河南、遼寧、湖南、山西、陜西、江西、重慶、青海、福建、云南等地外調取證、跟蹤監控。對上游開票企業和下游受票企業展開調查取證。同時,辦案人員依據白銀市醫藥公司銀行賬戶取得的交易信息,與20多家銀行取得聯絡,對涉案企業的資金往來情況實施調查。
經查,白銀市醫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12月29日,法定代表人武某某,注冊資本3318萬元,系私營有限責任公司,屬西藥批發行業,該公司2014年12月25日與安徽太和人范某坤、浙江金華人夏某剛簽訂承包經營協議,將醫藥批發經營權和管理權承包給范某坤和夏某剛2人,承包期5年,公司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范某坤、夏某剛以白銀市醫藥有限公司名義從2015年4月開始,先后涉嫌向沈陽弘盛醫藥有限公司等全國各地的25家醫藥企業虛開和接受增值稅發票價稅合計約1.51億元,涉及25家企業分布在安徽、陜西、寧夏、河南、遼寧、湖南、山西、陜西、江西、重慶、青海、福建、云南等13個省市區,涉案人員30余人。專案組共抓獲犯罪嫌疑人20人,移送起訴11人,破案14起,核查虛開稅票1375份,票面涉案金額1.51億元,稅額2203.46萬元,破案后追繳稅款899.8萬元,扣押非法所得45.5萬余元。這也是近年來白銀市公安局破獲的涉案金額最大的一起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串案。
2、案情不斷,處罰升級
據E藥經理人不完全統計,自2012年至今,有公開報道的藥企掛票、過票以及虛開發票案共15起,涉及25家醫藥企業,涉案金額總計超過32億元。而除了兩票制外,實際上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打擊過票行為,這種嚴查藥企過票行為并沒有停止。此外,對于過票偷稅漏稅的懲罰也從繳納稅款、滯納金和罰款升級到判刑,司法部門也開始介入。
2011年11月國家發改委出臺了關于印發《藥品出廠價格調查(試行)辦法》的通知,要求通過調查或生產企業上報藥品平均出廠價,對采取拒報、虛報、瞞報等方式不配合調查的價格違法行為,按相關法律規定處理。
2012年9月起,國家稅務總局、衛計委等7家單位聯合開展的專項整治工作中,全面檢查從事藥品、醫療器械生產經營的單位和三級以上公立醫院、營利性醫療機構的發票使用情況。專項整治活動中,共有3萬家藥品、醫療器械生產經營單位和營利性醫療機構受到檢查,1.1萬戶企業被查出有違法使用發票行為,涉及非法發票35.2萬份,補繳稅款及罰款25.2億元。同時,查處34起醫藥購銷不正之風案件。
2013年2月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認真做好2013年打擊發票違法犯罪活動的通知》,要求各地稅務機關要繼續對發票違法問題嚴重的行業開展發票整治工作,重點對房地產與建筑安裝、藥品與醫療器械等行業的發票使用情況開展重點檢查。
2013年2月19日修訂的《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SP)要求經營企業在采購時必須索要發票,銷售時要開具發票,做到票、賬、貨相符,強化藥品購銷、存儲、運輸過程中的票據管理,打擊“掛靠”、“走票”等違法行為。
3、稅務稽查升級
2016年的山東疫苗大案,讓疫苗流通領域長期存在的監管漏洞以及我國藥品流通領域長期以來的沉疴暴露在公眾面前。涉案的藥品經營企業存在編造藥品銷售記錄、向無資格的單位和個人銷售疫苗等生物制品、出租出借證照以及掛靠走票等違法行為,而亂象發生的關鍵原因之一便在于:我國藥品流通環節過多,多級代理、多級過票的流通體制使得很多違法或不規范行為處于灰色地帶,游離于監管之外。
2016年4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下發《關于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6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26號文),要求綜合醫改試點省份要在全省范圍內推行“兩票制”。5月1日,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早前提出的“全面實施營改增”正式開始實施,試點范圍擴大至包括醫藥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與此同時,CFDA發布《關于整治藥品流通領域違法經營行為的公告》,圈定10大藥品藥品流通領域違法行為,對各地掛靠、走票過票等違法經營行為開展集中整治。
在醫藥流通行業里,過票掛靠非常普遍,很多商業公司靠其他機構或自然人在其企業掛靠走票,層層轉包做出銷售業績。實施“兩票制”,將使得中小型流通企業加價空間變窄,而“營改增”將加重眾多中小流通企業的稅負,未來將有一半的流通企業會被淘汰出局,醫藥流通行業的集中度也將加強。而在“兩票制+營改增”的組合拳下,掛靠、走票過票等洗錢方式將無處遁形。
“過票”必然導致逃避稅收和相關費用,擠占合法企業正常的市場空間,而過票公司更因為虛開增值稅發票,觸犯法律底線。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內接近80%的生產企業都要依靠代理商去分配各個環節的收益,醫療體制未有根本改變,僅憑相關部門的查處,無法杜絕國內過票行為。
其實,除了目前的稅務稽查之外,在全國層面,進入下半年,稅改正在強勢密集落地,企業內部財務系統面臨全面調整。7月1日起,要求開票必須提供納稅人識別號,所有的開發票企業都要嚴格按照分類編碼進行發票開具,發票內容監管進一步收緊。
而從8月1日起,另外兩個改革也開始落地:第一是增值稅納稅申請表內容調整。為了配合增值稅稅率簡并,國家稅務總局對增稅申報表調整,銷售情況明細填寫內容進一步細化;第二,從源頭上追查統計數據造假法規正式實施。從源頭上規范統計調差活動,本地方、本部門、本單位大面積或者連續發生統計造假、弄虛作假,或者出現統計數據嚴重失實不予糾正等情況,對地方政府、政府統計機構或有關部門負責人給予處分。
從上述的幾個層面的政策落地而言,隨著國家稅務系統的升級,發現問題的能力不斷增強,以及稽查范圍的擴大,讓此前可操作的走票模式成為無處遁形的犯罪行為,對企業而言,可能由此出現的情況是“拔出蘿卜帶出泥”,屆時新賬、老賬一起算。(來源:醫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