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日前發布《關于公開征求建立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動態調整機制有關意見建議的通知》,其中“醫保藥品目錄內藥品的退出機制”引發各界廣泛關注。如果說2009版醫保目錄讓入圍品種坐收了近8年紅利,那么入圍2017版醫保目錄的品種,或將面臨隨時被調出的“風險”。
有專家表示,動態調整機制對療效不佳的治療類藥物和輔助類用藥,影響最大,由于目前一些地方已經在對輔助類用藥展開重點監管,且藥品零加成政策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在全國鋪開,輔助類用藥或將首當其沖受到影響。
▍進醫保或不再是“鐵飯碗”?
一直以來,進入醫保意味著拿到了在國內最大用藥市場的銷售“穩定劑”。
來自中康CMH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等級醫院用藥市場規模就已經高達9985億元,占整個國內藥品市場(不含零售藥材)總規模的72.5%,2016年等級醫院用藥市場更是被指將突破1萬億元。
正因如此,醫保目錄及其背后龐大的市場,對藥企有著舉足輕重之義。以康緣藥業的熱毒寧注射液為例,2009年銷售收入還僅為1.98億元,2010年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后,通過幾年的快速放量,2015年年銷售收入已經達14億元左右。這反映了進不進入醫保目錄,藥品銷量可能相差10倍的坊間說法,并非無稽之談。
此番《通知》出爐,顯然超出行業的預期。南都記者注意到,國內相關協會和藥企都已經在關注此事。
“這次征求意見還是挺開放的,人社部并沒有給出成型的征求意見稿,而是給出了一系列問題,這種做法十分少見。”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制和開發行業委員會(RDPAC)一位總監如是說。他向記者表示,RDPAC已經第一時間將文件轉到會員公司,預計5月份將基于會員公司共識形成最終建議。
▍部分輔助用藥將首當其沖
在東南大學醫保專家張曉東看來,醫保是一種當期籌資,需要根據資金情況進行管理,并對項目進行評價。動態調整機制一旦建立,藥品進醫保目錄將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
“目錄動態調整機制若正式形成,非治療性藥物肯定要調出。這部分用藥成本將轉移到患者或是醫院身上。”張曉東認為,有鑒于今年藥品零加成將全面實施,由于對醫院和醫生而言開藥的激勵沒有了,醫院和醫生開輔助性藥物的動力將衰退。
據悉,過往15%的藥品加成,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醫療機構對輔助性用藥的使用。但隨著各地醫保籌資增長速度的下降,公立醫院藥品零加成已經被明確了執行日期。
此前,為應對醫保逐年增加的支付壓力,2015年北京率先以明確的行政措施對輔助用藥進行規范管理后,國內已有14個省市出臺相關政策,明確對輔助用藥進行重點監管或是限制使用。受此影響,一批在醫保目錄范圍內、銷售金額頗為重磅的藥品已被覆蓋在內。
以麗珠集團參芪扶正注射液為例,其2016年銷售為16.79億元,同比增長9.31%,增速比2015年17.2%已有下降。而根據中恒集團的公開資料,2012年至2014年,注射用血栓通系列產品年均銷售額達26.1億元。然而2015年各地輔助用藥目錄出臺之后,注射用血栓通正在遭遇下滑。據中恒集團2016年半年報,血栓通系列產品銷量同比減少約18.70%。
▍創新藥將因此受益?
“按照目前的通知表述來看,未來中國醫保目錄采取類似美國的動態調整,是大勢所趨。”廣州一家醫藥公司的總經理梁烽對南都記者說。
據其介紹,在美國,醫保和商業保險公司通常會根據藥品上市的情況進行調查,并基于調查結果一個個展開談判。而影響結果的因素,不僅包括治愈率,還會涉及藥物經濟學,例如這個新藥雖然很貴,但如果調出醫保目錄后產生的后果會大于藥費的負擔,則這一藥物可能還是會被納入在報銷目錄里面。
透過該《通知》,已可見人社部對創新藥物納入醫保的考量。例如,《通知》中有關“動態調整醫保藥品目錄時如何平衡兼顧臨床需求、支持創新與醫保基金承受能力”的問題,就已經被拋給相關協會、藥企。
而去年啟動并于本月剛剛啟動第二批試點的醫保談判,也被認為是新醫保目錄支持創新的一種跡象。
據悉,首批國家醫保目錄談判中,慢性乙肝一線治療藥物替諾福韋酯、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藥物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3種藥物在自愿降價67%、54%、55%后,已經納入醫保,近日第二批44個品種談判藥品也已經通過“以價換量”的形式成了醫保目錄的“新兵”。(來源:醫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