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國務院一紙政令強震“藥品流”:《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大型骨干企業為主體、中小型企業為補充的城鄉藥品流通網絡;鼓勵中小流通企業專業化經營,推動部分企業向分銷配送模式轉型;鼓勵企業批零一體化經營,參與國際藥品采購和營銷網絡建設。
前一日,商務部等部委剛剛印發《商貿物流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建設城鄉協調、區域協同、國內外有效銜接的商貿物流網絡,使托盤標準化水平大幅提升,其使用率達到30%左右,且批零企業物流費用率降至7%左右,這一規劃將重點推動電商、冷鏈、醫藥等專業物流的發展。
看得出,國家層面對藥品流通領域的治理寄予厚望。三個月,四份重量級文件,從這個角度觀察,藥品物流必將呈多業態混合經營的方向發展,并重點向供應鏈管理服務商轉型。
專業物流市場缺乏
國家要求整合藥品倉儲和運輸資源,實現多倉協同,支持流通企業跨區域配送,專業服務則成為全行業“標配”。
在“兩票制”大背景下,醫藥物流的格局變得更加多元。
隨著跨國藥企賽諾菲與順豐集團“牽手”,在成都啟動其在西南首家醫藥物流中心項目后,前者的藥品、疫苗、生物制品的倉儲和冷鏈運輸將借助順豐的冷運資源完成,同時為其他企業提供藥品倉儲、配送等服務。目前,賽諾菲已在北京和杭州啟動醫藥物流中心,成都項目將輻射云貴川渝。
對此,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武濱的理解是,“這正說明眼下我國藥品專業物流市場的缺失。”他認為,這類合資物流中心雖不普遍,但也說明了許多醫藥物流企業在生物藥品細分領域方面還有很大差距,如目前一些抗腫瘤藥物的溫度要求在零下75度,這種特殊產品的專業物流如果從市場化角度去選擇少有企業符合要求。
的確,有些藥品是有特殊倉儲要求的,如果這類產品交由普通物流公司配送則很難掌控風險。此前,武田制藥、美國強生在華都有自建物流中心。
如果說,這類“干線運輸+區域倉儲+區域配送”的分段接力配送方式多是跨國藥企出于對質量安全的考慮。那么,國務院要求整合藥品倉儲和運輸資源,實現多倉協同,支持流通企業跨區域配送,專業服務則成為全行業“標配”。
云南佳能達醫藥有限公司總經理耿曉芬表示,“目前西南藥品物流的競爭態勢對我們的影響顯得更激烈。從軟件、硬件、人力資源上都明顯高于以往。發展趨勢將更集約、更規模。”她進一步解釋道,“目前商業公司本身就是一個物流環節,只是在沒有第三方競爭的時候在專業上水平不高,目前己到精銳競爭的時代,我對其發展的理解是每個環節都需要更專業的團隊提供服務。”
按規劃,商貿物流將形成全產業鏈集成發展、互聯網引領物流發展、商貿業和制造業聯動發展等融合發展新模式,著力提升第三方物流服務水平。有專家斷言,“未來藥品第三方物流很可能在全國范圍內成為主力之一,且代表專業性。”
補短板創造價值
藥品第三方物流尚未真正形成大氣候,癥結在于能提供從倉儲到運輸全供應鏈的合法藥品第三方物流企業數量不足,
取得藥品GSP資質的物流庫房太少。
據全國藥品三方物流聯盟的調研和統計,目前我國取得了省級藥監部門批文的藥品三方物流企業還未超過160家,占醫藥商業企業數量的比例不到2%。
“我認為,目前藥品第三方物流尚未真正形成大氣候,癥結點在于能提供從倉儲到運輸全供應鏈的合法藥品第三方物流企業數量不足,取得藥品GSP資質的物流庫房太少。”專家告訴記者,我國目前介入藥品第三方物流業務的社會物流企業大多數是以控股或全資收購醫藥商業公司的模式,介入流通領域為各類工商業零售藥企提供物流服務。但在“兩票制”的全力推進下,醫改政策倒逼第三方物流業務需求將呈井噴式增長。因此,不得不承認藥品第三方物流的合理存在與價值創造。
事實上,各地方的行動已在路上了。如幾日前,黑龍江省發布降本增效的實施方案,推進包括藥品在內的“分時段配送、夜間配送”,發展智能快件箱。不難判斷,藥品物流需要資源渠道,更需要資金投入和專業化推廣與打造。
“無論是傳統商業企業還是第三方物流企業,都面臨著考驗。”在耿曉芬看來,對于他們的挑戰還是蠻大的,尤其是人才、資金、網絡。”她認為,有一些短板亟待加強:人才方面面臨的是物流、質量、營銷策劃管理、網絡技術等人才缺乏,云南地處西南邊捶人才流進比較困難;而在網絡渠道的挑戰方面則主要體現在對政策、資金的合理訴求明顯弱于其它體制。
當然,也有業內人士擔憂,第三方醫藥物流車輛配置很簡單,但重點要解決裝載問題,商品是混放還是專業運輸是對質量與成本的選擇。武濱判斷,“這需要大資源的整合,而這種整合很講究整個供應鏈的管理,打造高效協同的供應鏈與物流信息系統、協調優化線上線下一體化對藥品物流具有重要作用。”(來源:醫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