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對于醫藥流通來說,注定是不平淡的一年。如果只能用一個詞來代表這一年,那一定是“兩票制”。如果沿著醫藥流通產業主旋律來觀察,我們還能看到“健康中國2030”“GPO”“營改增”“綠色現代物流”……盤點是為了更好的前景,告別2016,你好2017!
1、兩票制
2016年4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2016年重點工作任務》,在“健全藥品共贏保障機制”部分提出,優化藥品購銷秩序,壓縮流通環節,綜合醫改試點省份要在全省范圍內推行“兩票制”。自此,“兩票制”在產業掀起討論熱潮,無論是工業、商業還是零售均開始布局應對。
醫藥產業廣泛存在三票、四票,甚至七票、八票。究其原因,醫藥產業利益鏈復雜,國內醫藥企業大多采取底價開票模式,此種模式下,制藥企業一般開具中標藥品價格的20%左右,流通環節預留出4倍利潤空間,再經過多個中間環節加價,最終銷售給終端客戶,其核心目的是給利益鏈參與方洗出費用以及逃避稅費,具體操作常通過過票、走票運作,嚴重擾亂了藥品流通秩序。
“兩票制”的提出正是為了凈化流通環境、壓縮流通環節、降低虛高藥價、規范藥品流通秩序、打擊過票洗錢、強化醫藥市場監督管理。迄今,從第一批試點省份江蘇、安徽、福建、青海,再到第二批的上海、浙江、湖南、重慶、四川、陜西、寧夏,到第三批廣東、江西、甘肅、吉林,“兩票制”試點的省份已達15個。2017年1月9日,國家衛計委發布正式文件《在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采購中推行“兩票制”的實施意見(試行)》,更進一步表達了在2018年全國全面推開的愿景。
客觀來說,“兩票制”對于打擊過票走票、壓縮流通環節,從而推進流通市場集中度提高方面將能發揮很大作用,專業過票、走票的商業公司將缺乏生存空間,大量醫藥自然人將淘汰出局,信譽度高、規范性強、終端覆蓋銷售能力強的大型商業公司將擁有較大的市場空間。但如果“以藥補醫”的情況還存在,只會使得加價環節上移,藥品出廠價格大幅增加,消費者的藥品價格仍然不變。
2、健康中國2030
用綱領性文件來形容《“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下簡稱“《綱要》”)在整個大健康產業的地位一點也不為過,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綱要》。
《綱要》在兩處提到醫藥流通,一處是強調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并基本談到了整個醫藥流通產業的發展方向:“推進藥品、醫療器械流通企業向供應鏈上下游延伸開展服務,形成現代流通新體系。規范醫藥電子商務,豐富藥品流通渠道和發展模式。推廣應用現代物流管理與技術,健全中藥材現代流通網絡與追溯體系。落實醫療機構藥品、耗材采購主體地位,鼓勵聯合采購。完善國家藥品價格談判機制。建立藥品出廠價格信息可追溯機制。強化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和預警,完善藥品儲備制度和應急供應機制。建設遍及城鄉的現代醫藥流通網絡,提高基層和邊遠地區藥品供應保障能力。”
另一處則再次強調了整個流通產業的主命題:“推進醫藥流通行業轉型升級,減少流通環節,提高流通市場集中度,形成一批跨國大型藥品流通企業。”
《綱要》指清了流通產業的發展方向,一方面減少流通環節,提高市場集中度,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現代物流技術等,全面提升產業的服務能力與競爭力,這正是流通產業一直以來的發展主旋律。值得一提的是,這里也特別強調了中藥物流的重要性。
3、GPO
GPO,Group Purchasing Operation,翻譯過來就是集團采購。2016年,GPO開始在上海和深圳展開試點。在上海5家三級醫院、6個區屬醫療機構成立藥品集團采購聯盟,在上海的首次集團采購中,中標率達98.7%,整體價格降幅達20.8%。GPO與各省級招標平臺的主要區別在于,招標平臺的主體是政府,而GPO的主體是醫院。據和君醫療咨詢數據顯示,美國GPO每年給美國醫療健康系統節約的開支超過360億美元。
與上海相對溫和的集團采購相比,深圳的運作更為商業化。深圳市衛計委委托海王星辰旗下全藥網來運作集團采購,并與深圳市人民醫院、第二人民醫院、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等25家公立醫院簽訂供應協議,全藥網承諾降價30%。其首次集采的價格并沒有公示,不過成交目錄顯示97%的企業都議價成功。GPO整體來說還是新事物,其與各省藥品采購招標平臺存在互相變形的可能,未來如何進展,且行且看。
4、營改增
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營改增”)是指以前繳納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成繳納增值稅,增值稅只對產品或者服務的增值部分納稅,減少了重復納稅的環節。簡單來說,一家工廠購買了價值1萬元的產品,經過加工后以1.5萬元的價格出售。在“營改增”前,這家工廠的應稅額是1.5萬元,“營改增”后就只是增值的5000元。
當然,“營改增”對稅負的具體影響還要具體分析。簡單來看,醫藥流通“營改增”前,營業稅率是5%,“營改增”后增值稅率是11%,應稅額下降了,稅率卻上升了。以九州通為例,其旗下5家物流企業2013年平均稅負率為4.71%,而上年同期平均為2.73%。“營改增”后,稅負率同比上升了72.74%。
“營改增”試點推行多年,并于2016年5月起全面推開,將建筑業、房地產、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全部納入試點。其中的生活服務業包含醫療服務,如提供醫學檢查、診斷、治療、康復、預防等,并因而被醫療產業廣泛關注。
“營改增”常與“兩票制”一起被提到,被認為將對醫藥流通業產生重大影響。事實是,從“營改增”政策角度看,物流業與“交通運輸服務”和“物流輔助服務”兩類應稅服務項目相關,這兩類服務早在2012年1月1日起就開始在上海展開“營改增”試點,并已逐步推廣到全國。對醫藥流通業來說,“營改增”是老話題,不是新話題。
但“營改增”對產業集中化的影響是直接的。流通產業本來就是利潤率非常薄的產業,對大流通公司來說,集團化運作的企業集團內部企業間的關聯交易從此不再重復繳納營業稅,購買的外包服務等也可以納入進項抵扣,這將有利于企業精細化分工和專業化的分工協作。對中小流通企業來說,稅負加重,利潤空間進一步削薄,勢必推動優質企業趁勢而起,淘汰落后產業,提升整個產業的競爭水平。
5、互聯網+
“互聯網+”是整個中國創新的大方向,醫藥流通產業同樣積極擁抱“互聯網+”。以典型的“互聯網+流通”場景,醫藥B2B(公司間采購)電商為例,據商務部統計2015年B2B醫藥電商的市場規模已達444億元,超過整個醫藥流通市場4%的份額。這還只是開始,隨著電商整體在產業的滲透,這個比率將更高。
“互聯網+”在醫藥流通產業的應用并不止于醫藥電商。在供應鏈管理上,許多流通企業引入條碼自動識別系統、電子標簽揀選系統、RFID手持終端揀貨系統等將醫藥物流商品流、信息流與財務流打通,做到對商品全程流向的可追蹤、可視化,財務結算的自動化。
此外,部分企業還通過對醫藥流通信息化系統創新,借助“互聯網+”創造新的價值。雨諾股份聯手騰訊云、微信支付打造的云ERP,將商業企業的采購、銷售、配送、庫存、財務及內控等各項管理集成為一體,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構建智慧醫藥流通體系。
6、第三方物流
2016年2月,國務院發文取消了152項中央指定地方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其中就提到了取消“從事第三方藥品物流業務批準”,此規定取消意味著只要符合藥品運輸的要求,任何公司包括既有的流通公司、社會快遞公司等都能夠加入到全國1.3萬家醫藥商業公司的第三方物流中來。
醫藥行業的變化向來緩慢,醫藥物流也不是資本市場關注的熱點,沒有外部力量的推進,可以預期,第三方醫藥物流的發展不會因為審批的取消而迅速蓬勃發展起來。從中央在2016年2月發布取消審批至今,第三方醫藥物流市場并沒有顯著變化,就可以證明這個判斷。但產業前行的步伐已清晰可見,相信在中央及地方政策的推動下,在業內動力的驅使下,第三方物流將蓬勃而起。
7、綠色現代物流
醫藥商業的核心能力之一是物流能力,醫藥商業利潤薄,轉型低成本新型現代綠色物流,充分利用射頻識別、自動分揀輸送、衛星定位等先進物流技術,發展上下游供應鏈緊密銜接、倉儲資源和運輸資源有效整合、多倉協同配送、物流成本經濟的新型現代綠色醫藥物流是醫藥商業發展的有力抓手。
2016年12月29日,商務部發布《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未來5年的五大任務之一便是,發展綠色現代醫藥物流。事實上,各主要流通企業均將現代物流中心建設列為重點戰略,截止2014年底,已建在建的現代物流中心達412家。
8、醫藥商業分級
2016年8月26日,CFDA發布《中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黨組關于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提到“結合深化藥品流通體制改革的政策導向,對現有藥品批發企業進行分級分類管理”,引發醫藥商業從業人士注意。
分級分類管理的目的在于打擊掛靠走票、降低醫藥流通公司總數以及提高行業集中度。具體操作上,通過對批發企業專業技術人員配備、倉儲物流能力、冷鏈運輸能力、信息化能力、追溯能力等進行綜合評估分級,綜合評分高的企業擁有更大的經營范圍,評分低的企業經營范圍受限,甚至被摘牌。據信,相關政策將在2017年出臺。
9、掛靠走票整治
2016年5月3日,CFDA發布第94號文件《總局關于整治藥品流通領域違法經營行為的公告》,圈定十大違規行為,如為他人違法經營藥品提供場所、資質證明,從個人或者無《藥品生產許可證》《藥品經營許可證》的單位購進藥品等,要求藥品批發企業應將2013年7月1日以來藥品經營行為按照圈定的十大違規行為逐一自查,也就是倒查3年。至2016年5月底自查結束,已有近百家商業公司注銷、數百家商業公司被列入嚴查對象。
流通產業對掛靠走票的整治從未停歇,2015年藥監總局、衛計委、發改委等九部委聯合下發《2015年糾正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專項治理工作要點》,多部委聯合進行醫療反腐,強調以核實票據、資金流向與藥品物流流向一致性為抓手,整治“掛靠走票”行為。可以預計,2017年整治仍將繼續。
10、聯盟
2016年5月,上海醫藥、白云山、南京醫藥、哈藥股份、天津醫藥、重慶醫藥6家醫藥公司簽署協議,擬共同出資設立平臺公司,通過合作互通、降低自有品種的準入門檻,提升六方產品引進能力和議價能力,降低企業采購、運營成本。
作為牽頭企業,上海醫藥是醫藥流通產業的三大巨頭之一,此次成立聯盟也是旨在聯盟企業之間形成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從而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隨著流通產業的整合加速,區域龍頭、中小玩家們要抵抗巨頭滲透、發展特色業務,聯盟將是一個值得考慮的手段。
2016年已經過去,對醫藥流通產業來說,提高產業集中度、縮減流通環節、提高行業整體競爭力及管理水平是中長期的主命題,如何把握政策指引練好內功,抓牢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新趨勢升級產業,打造創新競爭力,將是流通企業能夠穿越時間的關鍵。(來源:醫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