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計委體制改革司司長梁萬年介紹,國際上對醫生的薪酬一般用年薪制,給醫生一個天花板,但目前我們國家的情況是,給醫生一個地板。
醫療工作者的收入過低如何解決?
近日,國務院醫改辦專職副主任、國家衛計委體制改革司司長梁萬年介紹,國際上對醫生的薪酬一般用年薪制,“就給他一個天花板,這個崗位就這么多錢,你只要好好干你就可以拿那么多錢,但是你干得不好我考核你,往下減,所以一般醫生行為就很正常,我在崗位上認真履職,那我就是那么多錢,他的預期很固定,所以他所有的行為開藥也好檢查也好就不會有什么偏差。”
但目前我們國家的情況是,“給醫生一個地板,就是說醫生的基本收入,一般事業單位的收入這么多,但是上面不知道多少,那這個醫生每開一張處方每做一個檢查,他馬上就會想到我能拿多少錢,這種行為怎么控都控不住他。”
梁萬年表示,管好醫生這支筆有兩個手段,一個是薪酬,“這塊你給他一個預期,你不能讓他去掙多少,掙得越多他發得越多,第二個就是醫保的支付,讓所有的檢查檢驗藥品變成成本,這些邏輯省下的空間,就調價,讓價格順了,醫生開刀看病做手術,就能掙到他應有的錢了,醫院自己就回歸功能定位了,這是改革的大邏輯。”
醫護人員年薪制來襲!
實際上,梁萬年司長提到的年薪制,近年來已經成為醫療改革的熱詞,2017年初,四部門出臺《關于開展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中就提出,要結合公立醫院公益性定位、工作特點和本地實際,以及不同公立醫院的功能定位和醫、護、技、藥、管等不同崗位職責要求,合理確定公立醫院薪酬結構,注重醫務人員長期激勵。完善崗位績效工資制,有條件的可探索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等多種模式。
而目前全國多省份已經開始試點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醫生年薪制也成為熱點改革方案之一。
在2016年的兩會上,衛計委主任李斌也曾明確表示了要推廣醫生目標年薪制,使醫生對收入有一個穩定的預期,一個穩定的薪酬目標。從概念上來說,“年薪制”的叫法有一定偏頗的,而李斌主任的說法就比較準確:目標年薪制。
啥叫目標年薪制呢?據《看醫界》了解,就是給不同層級醫院和不同職稱的醫生定一個目標年薪數額。
以福建三明的做法為例,其 “目標年薪制”目前主要根據職稱分為四個級別:住院醫師10萬,主治醫師15萬,副高20萬,正高25萬。
但必須搞清楚的是,這僅僅是封頂目標,不是說大家都能拿這么多。具體能拿多少,和醫院總體收入,以及醫生勞動的技術難度和數量等掛鉤。
作為醫生來說,一提醫院總體收入大家就都明白怎么回事了,也就是說,如果醫院總體收入一直較低,醫生的年薪也就很難上得去。
據了解,福建三明不少縣醫院和市第一醫院醫生收入大多接近目標年薪,但以醫院經營較差的三明市第五人民醫院為例,有的副主任醫師年薪才6萬元左右,和目標相差甚遠,亦和實行目標年薪制之前沒有任何變化。
但也不可否認,不少三明縣醫院醫生在實施目標年薪制后陽光收入較之前有了不小比例的提高,當然灰色收入也陡然下降。
醫生收入離陽光、合理還有多遠?
在醫生年薪制推向全國的過程中,關于目標年薪定多少是個大難題。就以廣東為例,廣東省人民醫院的醫生和三明地區醫生的年薪能定一樣嗎?當然不現實。
那么給廣東省人民醫院醫生的年薪定多少合適呢?主任醫師也年薪25萬?要知道,深圳羅湖招全科醫生最高年薪都已經開出了30萬!
不僅如此,廣東還有港大深圳醫院這樣先行先試的醫院。據媒體報道,港大深圳醫院的醫生最高年薪水達到了百萬水平,平均年薪都達到了50萬左右。
事實上,醫生能否拿上陽光、合理的年薪,還和醫務性服務價格能回歸多少有很大關系。
現在很多地方都取消了掛號費,實行收診查費,就以醫生的門診診查費為例,據《看醫界》了解,在福建三明,目前主治醫師門診診查費28元,副主任醫師的門診診查費是38元,主任醫師是48元,不少手術價格都大幅度上漲。但遺憾的是,從目前各省陸續出臺的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方案來看,對體現醫護勞動價值的醫務性服務價格的調整幅度都比三明小很多。
一位業內人士預測,一旦推行年薪制,發達地區大醫生年薪超百萬將成為可能。
對此,一位業界人士還是表達了憂慮,認為政策層面給醫生薪酬定價的最大問題在于很難反映真實勞動價值,容易走入計劃經濟的誤區。
不過據《看醫界》了解,政府定價并非無據可依,以香港為例,公立醫院醫生薪酬是向私立醫院、市場定價看齊的,一般為私立醫院醫生收入的70%左右,并根據醫生薪酬的市場價格變化而調整,就準確得多。(來源:醫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