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山東省執業藥師繼續教育高級研修班開班。開班儀式上,筆者就“執業藥師的未來”這一話題與與會者進行交流。其中,涉及到人工智能與執業藥師的發展問題,引起在場執業藥師們的熱烈討論。作為課程的延伸,本文深入分析人工智能與執業藥師之間的替代和協助關系。
自從國務院7月份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以及無人超市、無人餐廳的到來,業界就開始擔心人工智能會不會取代執業藥師。這個擔心不是多余的,因為國務院的戰略布局使2025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將在智慧醫療中得到廣泛應用。執業藥師是智慧醫療和群體智能健康管理的關鍵一環,必然會受到人工智能的影響。但是,也不用過于憂慮會失業;因為國務院《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已經考慮到了人工智能對就業結構的影響,要求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發展”。
機械性勞動最可替
很多執業藥師擔心人工智能到來之時,就是自己下崗之日。那么,哪些工作最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呢?
其一,類似處方審核和調配等機械性勞動容易被替代。人工智能集合了大數據、智能決策,這決定了其在處方審核和調配業務方面的效率和精準率都已經超過了執業藥師。比如尤瓦爾·赫拉利的《未來簡史》中寫道:“2011年舊金山開了一家藥店,由機器人擔任藥劑師。顧客上門之后,機器人只要幾秒就能接收到這位顧客的所有處方、服用藥物的詳細信息,以及顧客可能對哪些藥物過敏。機器人會先確認新的處方不會造成過敏,也不會與其他藥物產生不良反應,接著才會為顧客配藥。開業第一年,機器人藥劑師開出超過200萬張處方,未出一個錯。而平均來說,人類藥劑師配藥錯誤的比例大約占所有處方的1.7%。也就是說單單在美國,每年就會有超過5000萬張處方配錯。”
其二,類似銷售這種利益性比較強的崗位容易被替代。按現在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邏輯,公立醫院和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未來要實現“全面取消以藥補醫”,這一方面會使社會藥房的處方藥銷售量增加,另一方面也會使政府考慮如何壓制社會藥房的銷售動機。人工智能有助于減輕人的自利動機,將來有可能實現無人銷售藥品。另外,人工智能整合了患者的健康和用藥信息,相比執業藥師更可能摸透患者的用藥偏好,有利于精準營銷和精準合理用藥。
做“人情味”服務協助者
人工智能將執業藥師從機械性的處方審核調配、銷售崗位解放出來后,如果執業藥師及時進行職業轉型,就可以在未來的智慧醫療中占一席之地,否則就會面臨淘汰。那么,哪些工作人類更有優勢,人工智能只能協助呢?
其一,人性化的健康咨詢服務不可替代。這里筆者沒有用藥學服務,而是用健康咨詢服務,因為患者到社會藥房中購買的是健康,藥品和藥學服務都是工具,執業藥師必須將眼界放大到健康咨詢,才能更好地找到自身立足之地。另外,人工智能畢竟不是人,這是它最大的劣勢。執業藥師如果不想被替代,就必須為患者提供更有人情味的健康咨詢服務。
其二,老年人居家醫療健康管理執業藥師的作用不可替代。中國未來面臨老齡化社會的嚴峻挑戰,老年人行動不便,居家醫療將成為常態。而老年人喜歡人情味濃的服務,人工智能很難取得他們的信任。在這種情況下,執業藥師可以借助人工智能這個工具進行家庭隨訪、監測管理老年人的健康信息,創造自己不可替代的價值。
其三,創意性勞動不可替代。未來執業藥師可能不只是碎片化地解決患者的用藥問題,而是通過群體智能健康管理,為患者設計解決健康問題的方案,不只是涉及醫療問題,還涉及健身、飲食、生活起居等一系列問題。也就是執業藥師將成為創造性解決問題的專家,而不是被動向患者推銷或指導合理用藥的普通工作人員。
結語<<<
從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來看,執業藥師和人工智能之間很可能是協作關系,而不是替代關系。執業藥師將成為創造性解決患者健康問題的科學家,而人工智能則提供解決問題所需要的證據。但是,執業藥師們面臨的現實是在能力和素質還不高的情況下,人工智能已經來了。因此執業藥師應該認清形勢,抓緊時間提升未來創造性群體智能健康管理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才是當務之急。(來源:醫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