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對家庭醫生簡約服務還處于被動狀態,但現在各級衛生行政部門以及國家領導人對簽約服務這項工作是重視,重視,再重視。也警醒我們基層醫生要高度重視、快速推進、努力落實,重點是轉變觀念。
家庭醫生簽約意義與挑戰并存
但簽約最終的目標工作任務已經很清晰,2017年底要求:覆蓋率30%以上,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60%以上。家庭簽約是我國當前醫改的重要內容,在簽約體系下,患者是否需要轉診?轉診到那家醫院?掛啥科合適?鄉醫和專家之間應該發揮應有的啥作用?這都是家庭醫生簽約過程中需要實際解決的問題。
作為鄉村醫生我衷心希望國家盡快實施完善家庭簽約分級診療,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實施家庭簽約制度需要醫療服務體系中各級醫療機構的合作與配合。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明確其功能定位,不同層級的醫院要找準其在服務體系上的位置,盡心盡力發揮自身優勢,切實將常見病慢性病患者下轉基層。
現在我感覺就醫秩序不規范,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待改善。農民就醫觀念和習慣不好。建立家庭簽約制度,需實現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基層首診和轉診、并構建布局合理,層級優化,功能完善,協調聯動的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結合疾病診療特點圍繞患者預防,治療,康復,護理,等等不同需求提供科學、適宜、連續、高效的診療服務。
總之,家庭醫生簽約還處于一團亂麻的狀態,還需要逐步理順。
真正做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至少有四個決定因素不容忽視:
一是患者得愿意;二是我們基層醫生得愿意;三是只有強化基層、完善基層、落實基層、提高基層才是根本。四是有關部門應該把簽約服務重心放在實施的政策完善上,考核重心放在重質量、重效果、重百姓獲得感上,現在還沒有哪省市走出一條比較成功且可復制的運行模式。大多數簽約服務淪為簽而不約的局面。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這項制度不僅和每一個百姓息息相關,而且還是推進分級診療制度的關鍵“突破口”,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成為今年深化醫改的“重頭戲”。開展家庭簽約服務是推進分級診療進行的重要保障。
通過開展家庭簽約服務,能最大限度合理截留基層普通病人基層首診,發現需要上轉治療的,由家庭醫生負責聯接上級專家及醫療機構給病人提供快捷、高效的專業服務,在解決基層“看病難看病貴”的同時,也極大提高大醫院優質醫療資源效益,推進我國醫學科學進步發展。
家庭簽約不只是衛生口的事
為推進落實這一計劃,政府應出臺諸多政策給予引導支持,衛生行政部門、社保部門、財政部門應緊跟中央文件精神,不要認為家庭簽約是衛生口的事,簽約服務是跟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相關,它是國家的事、政府的事、財政的事、社保的事,是民生問題。
基層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如果要真正成為分級診療的重要抓手,僅僅依靠目前簽約服務提供的有效服務,根本難以吸引老百姓簽約。再加上需要交簽約費,簽約對象不買賬是一個明顯的問題。而政府現在又強力推動,考核指標一級級下壓,基層醫療機構為了完成考核指標,先完成考核任務再說,于是連老百姓的自付錢也直接或者間接免單了!按道理應該能夠對基層醫務人員有較大的激勵作用。
為什么基層醫務人員積極性不高
可是,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啟動以來,基層醫務人員對此并不積極,純粹屬于被動完成工作任務。什么原因導致好的政策起不到好的引領作用呢?我覺得與以下因素有關:
基層村醫待遇低,公衛補助不能按時及時到位,村醫數量嚴重不足難以支撐簽約進程。
重點人群需求量在增大,但村醫專業能力質量參差不齊,有礙簽約協同進行、政府宣傳力度小,農民簽約意識差,基層只限基藥弊多利少、檢查及設備儀器與簽約服務不協調,沒有統一、規范、實用、可行、百姓樂于接受的簽約包、基層醫生工作任務太過繁重、工作量大面廣繁瑣、還有基層醫生的認知有不足。
其實基層醫生作為醫務人員,更愿意從事醫療業務工作,對公共衛生工作認知有誤區、積極性不夠,不愿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簽約任務重,時間緊,城市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中心的軟硬件較好,有可能如期圓滿完成任務,但對農村來說,簽約人群龐大,情況復雜,如果以上這些問題不盡快解決,家庭簽約服務就只能是“紙上談兵”,難以按設計要求圓滿完成。
為把家庭簽約做的更好,我建議:
建議一:國家對基層衛生院、村衛生室加大投資力度、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對衛生院、衛生室徹底松綁,建議衛生院、衛生室以簽約醫療為主,公衛為輔,免費綜合體檢為次的健康發展格局。
建議二:政府為村衛生室配備基本醫療設施:如心電圖、血糖儀、生化檢測儀、小型特制生物專用小冰箱……
建議三:完善基本藥物購進、招標制度,將農村常見的常用的價格低廉的藥品納入基藥中。文件中規定衛生院、衛生室只準賣基藥、這句話必須抓緊調整、這藥沒有那藥也沒有、這藥不讓賣那藥也不讓賣、、、、、農民怨啊!煩啊!幾乎把農民都得罪了誰還愿意簽約?
建議四:加大對村衛生室人員、資金補助。
建議五:希望領導每次檢查時,將檢查重點放在高血壓、老年人、糖尿病、精神病、免費綜合體檢和簽約治療上。
建議六:針對目前居民對基本公共衛生簽約服務項目了解不多,認識不夠,主動參與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建議政府多方位加大宣傳力度。
建議七:態度的轉變;一個是村醫的態度,一個是居民的態度,一個是部分改革的態度都要轉變。
建議八:暫時取消紙質檔案,現在暫時以電子檔案為主。
建議九:建議國家鼓勵支持村衛生室新農合可以使用中醫藥適宜技術、現在新農合本只限基藥把農民幾乎都得罪了、中醫藥適宜技術針灸理療等新農合本為啥不讓用?
建議十:建議村衛生室執照上多添加一個中字、即中西醫一般診療、現在所有基層村衛生室執照寫的都是西醫一般診療。
建議十一:制定統一、規范、實用、可行、百姓樂于接受的簽約包。
建議十二:規范簽約檔案管理,提高利用效率。各地要加強對簽約健康檔案的管理,建立簽約健康檔案調取、查閱、記錄、存放等制度,明確管理相關責任人,保護居民健康隱私權和健康檔案信息安全。
要開發易于操作的信息系統,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務人員在服務過程中主動使用簽約健康檔案。要通過電子信息系統和互聯網,動員群眾積極參與自身的健康管理,參與健康檔案信息的維護,提高健康檔案使用效率。要通過信息化等手段實現信息共享,利用信息系統實現居民健康檔案的網絡化管理,逐步實現各級醫療衛生機構間的互聯互通。
衛生院、中心、服務站、村衛生室團隊都要標準化建設,整能提升環境、完善模式,提高素質和能力,注意細節各個環節。各級醫院要有實質性的聯合,互為支撐、醫保政策應傾斜基層村衛生室。
基層醫療機構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通過建立家庭醫生團隊式服務制度,堅持主動服務、上門服務,強化醫務人員以家庭醫生形式,圍繞家庭積極主動地開展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的意識,規范服務行為,真正承擔起城鄉居民健康“守門人”的職責。
如果政策合理、制度進一步完善、資金到位、人員足夠、醫院重視那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必將發揮巨大作用、家庭醫生簽約工作,只有我們去探索、去做、去落實,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最終使政府滿意、群眾滿意。(來源:醫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