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藥明康德在證監會網站披露招股書,擬在滬市發行不超過1.04億股,計劃籌集資金57.41億元。而在此前,其子公司合全藥業已掛牌登錄新三板,市值達172億元,藥明生物也于今年6月份在香港上市,估值超過412億港元。
新藥研發,服務外包,生物制藥,基因組學檢測,免疫治療;“平安系”的金藥投資,“國壽系”的國壽成達,馬云的“云鋒系”……緊扣資本熱點題材,背靠保險巨頭、強勢風投。藥研界“扛把子”藥明康德從來不甘于被純粹定位為一家新藥研發外包服務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新藥研發的全球“平臺”功能。而這些自帶的熱點,不僅為藥明康德吸足了睛/金,也為其龐大布局的落地加上了幾道保險。新康界與您共同解碼龍頭企業,探尋藥明康德的發展路徑,洞悉資本脈絡。
布局全產鏈打造一體化
CRO出身的藥明康德自始至終都在強調要做醫藥行業里完整的開發平臺。在資本運轉上,藥明康德動作毫不含糊,近日,藥明康德在證監會網站披露招股書,擬在滬市發行不超過1.04億股,計劃籌集資金57.41億元。而在此前,其子公司合全藥業已掛牌登錄新三板,市值達172億元,藥明生物也于今年6月份在香港上市,估值超過412億港元。以募資額計算,三家公司的總市值將超過千億元。至此,藥明康德資本市場版圖已擴張至新三板、港股、A股,一拆三戰略的第三幕重頭戲正式開場。
合全藥業主要從事跨國藥企的小分子藥物中間體、原料藥和制劑的CRO。藥明生物從事生物制藥行業的外包,提供生物藥開發、生產服務——藥明生物在免疫治療領域近年頻繁有大動作,最新的“大事件”是4月與天境生物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為其提供包括腫瘤免疫法及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的多個抗體類藥物的臨床前技術服務。而小分子化學藥的發現、研發及生產全方位、一體化平臺服務,則將成為藥明康德新藥研發公司的業務主體。
一拆三上市后,藥明子公司的業務線更為清晰,其野心也由此可見一斑:
在最激發想象的精準醫療相關業務領域,可以看到,從購入Illumina公司的illuminaHiseqX10測序系統,到收購全球唯一一家擁有大規模儲存人類全基因信息的集中式數據庫的美國NextCODE,再到聯合華為推出了針對基因測序消費級市場的產品“明碼云”,布局終端市場業務,藥明康德已經基本實現了基因測序上下游產業鏈布局。
根據招股說明書,藥明康德擬募集57.4億資金,發行量不低于總股數的10%,投前估值約為570億。此次募集的資金里,10億元將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其余將按輕重緩急分別用于蘇州藥物安全評價中心擴建項目、天津化學研發實驗室擴建升級項目,值得注意的是,其中8.4億投向美國細胞及基因治療商業化cGMP項目,該項目是針對腫瘤的CAR-T細胞治療以及腺病毒類載體及質粒載體研究。今年7月,諾華的CAR-T療法CTL019獲得FDA的投票認可,標志著全球第一個CAR-T細胞療法有望在10月前獲批上市,主要救治對象為兒童或青少年期的白血病患者。
據藥明康德副總裁、腫瘤和免疫部負責人冀群升博士介紹,藥明康德已圍繞腫瘤免疫,開發和建立了一體化的腫瘤免疫藥物研發平臺:從CRISPR文庫體內篩選發現驗證腫瘤免疫靶點、體外免疫細胞平臺、腫瘤免疫動物模型平臺、鼠替代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腫瘤侵潤淋巴細胞全方位免疫分析平臺、人源化小鼠模型,到人腫瘤免疫分析。
硬件和軟實力優勢明顯
下手快狠準,是藥明康德的一大特色。雖然藥明康德的業務都是公認的高門檻、燒錢型領域,但無論是資本,還是人才、技術、設備等方面,藥明康德都獨占優勢。
囊中有米。藥明康德成立于2000年,用了7年時間在美國紐交所上市,又用了7年,以33億美元代價完成私有化。過去14年間,藥明康德的收入由20萬美元增加到6.74億美元,增長3000多倍。私有化后,有了更大的投資平臺建設的自由,實現更加快速地擴展自己的能力和資產。截至2017年3月31日,藥明康德共有30家境內控股子企業,27家境外控股子企業,3家分公司,6家參股子企業。
手里握才。藥明康德除繼續擴展主打的藥物研發、服務外包等領域,還在基因檢測、免疫治療等精準醫療概念方面有所布局,通過業務合作與服務客戶,長期的技術積累為抗腫瘤生物藥的研發打下基礎。生物藥的制造工藝門檻遠高于化學藥,特別是單抗藥物,分子量大、結構復雜,想要通過對原研藥化學分析來達到可自由替換的仿制品難度非常大,而國內的生產工藝設備系統也大多落后于生物研發轉化投產的需求。相形之下,截至目前,藥明康德在全球擁有24個研發生產基地/分支機構,員工總數超過1.1萬人,已有及在建研發基地和生產廠房達56萬平方米。過去16年間,從創始之初僅650平方米的化學服務實驗室起步,藥明康德已經建立起從藥物發現到臨床前開發,臨床試驗及小分子化學藥生產的全產業鏈服務平臺,成為中國規模最大、全球排名前列的小分子醫藥研發服務企業。
截至2017年3月31日,藥明康德為客戶在研1000余項新藥開發項目,并同時支持或承載著包括輝瑞、禮來、默克等全球多家知名藥企200多個臨床I-II期、30多個臨床III期及商業化階段的小分子化學藥生產。但藥明康德目前的生產仍是以供應臨床試驗為主,大型商業化生產經驗仍欠缺;尤其是在生物制劑領域,產能瓶頸有待突破。
股東陣容大牌明星扎堆
2015年起,為滿足業務發展需要,藥明康德進行了部分的資產轉讓、業務剝離及資產重組,先后把大分子生物藥業務、醫療健康科技服務業務剝離,專注于小分子化學藥的發現、研發及生產全方位、一體化平臺服務。
截至2017年3月31日,藥明康德共有30家境內控股子企業,27家境外控股子企業,3家分公司,6家參股子企業。
股權結構方面,藥明康德目前有42位股東,其中外資股東有17位,其中前十名股東持股占73.68%,本次發行后將降至66.31%,創始人李革、趙寧、劉曉鐘、張朝暉共同控制34.4812%的表決權,為藥明康德實際控制人,而除了管理層控制的G&CIV Limited以及曉鐘投資之外,還有眾多資本大佬參股其中,具體包括:匯僑資本AllyBridge、博裕資本、淡馬錫生命科學TemasekPavilion JVCo、平安PingAn、高領資本Hillhouse Capital、云鋒基金Yunfeng Capital、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君聯資本Legend Captial、浦銀國際SPDB International。
招股說明書顯示,藥明康德持股5%以上股東中,除了嘉世康恒和上海金藥外,其余全為外資股東,包括:GloriousMoonlight(9.47%)、SummerBloom(8.69%)、G&C VI(8.64%)、WXAT BVI(8.64%)、ABG-WXHolding(HK) (7.80%)、嘉世康恒(7.67%)、HCFIIWX(HK)(6.69%)、G&C IV Hong Kong(6.32%)和上海金藥(5.26%)9名股東。
持股5%以下股東中,更是明星璀璨。中國人壽通過國壽成達持有藥明康德1.33%股權;君聯資本通過上海杰寰持有藥明康德1.32%股權;首鋼基金通過唐山京冀持有藥明康德0.40%股權;馬云的云鋒基金持有藥明康德0.40%股權;石藥集團通過寧波弘祺持有藥明康德0.27%股權。(來源:中國制藥機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