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晚,中國政府網公布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全國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減稅、減證等與醫藥行業密切相關的內容被首次披露。
這些新的減稅措施包括簡化增值稅稅率結構,擴大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小型微利企業范圍,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等。
其中,降費新舉措包括取消停征了41項中央行政事業性收費,取消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等一批政府性基金等。
按照已經公布的信息,要全面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堅持依法治稅,減少征稅的自由裁量權,增加透明度,防止任性收稅。
此外,簡化增值稅稅率結構,今年由四檔簡化為三檔,將原實行13%稅率的行業改為實行11%的稅率;還要落實好中小微企業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持續釋放更大減稅效應。
在談及今年“放管服”改革重點時,會議強調,今年已出臺的減稅降費措施可以使企業全年減負超過1萬億元。
李克強特別強調了減少涉及企業的收費。
“現在涉企收費主體較多、隨意性大,收費項目五花八門,還有各種各樣的亂攤派、亂罰款,不僅加重企業負擔,也惡化了營商環境、影響企業投資信心。對此,必須重拳治理,堅決斬斷‘向企業亂伸的手’,決不允許把企業當成‘唐僧肉’。”李克強表示。
根據申萬數據,傳統行業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率要明顯高于新興行業:當前企業所得稅率有 25%、20%、15%、10% 這四類。其中企業所得稅率為 25% 的公司家數占比較高的行業主要集中在傳統行業。而營改增后,醫藥流通業最先感受到了短期內的稅負增加。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缺少針對醫藥研發投入的財稅優惠政策,國家對研發投入雖有加計扣除的鼓勵政策,但在具體執行上存在挑戰,使得很多主要的研發型藥企只有不足一半的研發費用可以享受優惠,對于很多財務制度尚不健全的中小企業影響更大。
據悉,下一步將以進一步減證和推進“證照分離”為重點大幅放寬市場準入,在更大范圍推進“證照分離”改革試點,除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態安全和公眾健康等重大公共利益之外,把能分離的許可類的“證”都分離出去,分別予以取消或改為備案、告知承諾等管理方式,讓企業在辦理營業執照后能盡快開業經營。(來源:醫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