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快方送藥宣布將用智能藥店系統,以5種系統、3重模式賦能傳統藥店,攜手50城500家藥店共同掘金醫藥市場;不久前,叮當快藥也與200家藥企達成合作協議。
醫藥O2O又開始活躍起來,資深人士邵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政策、行業氛圍已經到來。快方送藥創始人高越坦言,隨著藥店新商業的崛起,未來藥店零售市場格局也將發生改變,藥店、藥品供應都將重構,醫藥O2O有望助力藥店拿下6000億市場。
不過由于醫藥的特殊性,O2O一直被質疑為偽命題,去年藥給力融資失敗后,醫藥O2O一度進入退燒階段,但近來隨著模式改變及資本介入,開始回暖。
隨著原有單純送藥的模式改變,醫藥O2O企業拓展上下游鏈條,或為行業發展及企業轉型找到新路徑,但能否崛起仍需看是否帶來盈利。
重構商業模式
高越向21世紀經濟報道解釋,這是藥店的新商業模式,以送藥上門為基礎、用戶服務為核心,全數據化的藥店網絡平臺。未來藥店零售市場格局將隨之發生改變,藥店和藥品供應將重構。
“只有有特色的線下連鎖藥店才能生存,其他將萎縮,預計醫藥萬億市場60%的份額將轉移到線上。而拿下這6000億元市場,最有可能是藥店新商業模式參與者。”高越認為。
快方送藥成立于2014年,于同年12月獲得九合創投數百萬美元投資。開始的模式是與藥店建立合作,單純送藥,至2015年開始向自建藥店模式轉型。藥店布點主要依據每家覆蓋50平方公里,保證1小時送藥上門為原則。
高越介紹,采用線下自建藥店模式,快方送藥主要付出收購及改造藥店和藥品配送成本;收入主要來自藥品毛利。未來或會增加配送費用產生的收入。
從上述戰略可看出,快方送藥不僅扮演快遞角色,還在試圖打通醫藥上下游,而這也是醫藥O2O都在嘗試的一種模式。
快方送藥宣布此戰略前幾日,叮當快藥也與200家藥企達成合作。目前叮當大醫藥生態圈中除了送藥服務“叮當快藥O2O”、線下服務“叮當智慧藥房”外,還有“叮當醫藥B2B”,以及服務醫藥工業企業采購環節的“和力物聯網平臺”。
2016年5月,阿里健康牽頭成立了中國醫藥O2O先鋒聯盟,與200多家連鎖藥店合作,覆蓋過百個城市的2萬余個藥房門店。此舉被認為最能體現馬云“新零售”在醫藥領域的布局。
崛起路徑待考
隨著醫改推進,未來幾年,縣級及以下醫療機構的醫藥分開局面將逐步形成,為藥品零售帶來廣闊市場。
除醫改政策外,國務院還發布了《關于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力爭到2017年試點城市公立醫院藥占比總體降到30%左右。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也是醫藥O2O的機會。
為此,除快方送藥、叮當快藥、阿里健康外,多家企業布局醫藥O2O,如京東、百度等,而且連鎖藥店也在自建醫藥O2O。
如2016年1月,益豐藥房公告,O2O健康云服務平臺建設及運營推廣項目是其發展重點,預算投入1.5億元完成CRM信息系統、“益健康”APP、等;老百姓亦在2015年年報表示,借助O2O業務強化了實體門店的基礎服務能力,通過在實體店增設自助式檢測智能設備等提升顧客黏性。
江蘇百佳惠蘇禾大藥房董事長徐郁平向21世紀經濟報道解釋,熱衷醫藥O2O,是因為近年來藥店發展增速放緩,利潤空間不斷壓縮。
然而隨著O2O熱潮回落和資本寒冬,尤其是2016年5月,藥給力暫停服務后,多家醫藥O2O業務出現問題,有報道稱,同年7月快方送藥暫停了廣州、上海、杭州三個城市的送藥業務,專注深圳及北京業務。送藥這一非高頻的服務也一直被質疑為偽命題。
中國百貨商業協會電商委員會副會長、O2O聯盟理事長馬旗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如O2O只是導流沒有增加利潤,成本有可能上升,反而線上掠奪了原有線下銷售機會。
而現在醫藥O2O從單純送藥轉型,將蛋糕從送藥擴大至上游藥企、下游藥店,增加應用場景,邵清認為,這或是醫藥O2O的新出路。(來源:醫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