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國家聯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簡稱東盟(ASEAN)。東盟成立于1967年,由緬甸、泰國、老撾、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文萊和菲律賓10個東南亞國家組成。
1991年,中國與東盟首次接觸,建立對話關系,經過近二十年的對話和交流,2010年1月1日,中國與東盟正式成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成為涵蓋11個國家、19億人口、GDP高達6萬億美元的巨大經濟體,是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貿區,也是發展中國家間最大的自貿區,極大促進了中國與東盟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和多方面的深入合作。1991-2015年,中國與東盟之間雙方貿易額從1991年的79.6億美元增長到2015年的4721.6億美元,增加了約58倍。中國連續7年成為東盟最大的貿易伙伴,東盟連續5年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
4月13-16日,第14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文化展在廣西南寧舉行。以此為契機,本文分享近年中國與東盟的中藥貿易情況,并就發展前景進行分析。
去年中藥貿易首跌
整體來說,我國是中藥出口大國,中國對東盟中藥出口額是進口額的約4~5倍。從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成立到2015年,中國對東盟中藥貿易保持持續增長的良好勢頭,貿易額由2010年的3.38億美元增長到2015年的7.92億美元,增長了1.34倍。截止2015年底,我國對東盟中藥貿易占對亞洲中藥貿易額的29%,占我國全球中藥貿易額的17%。
2016年,在全球復雜嚴峻的外貿形勢下,我國全球中藥貿易總額為46億美元,同比下降4%,是近十年來的首次負增長。中國與東盟的中藥貿易也不可幸免地遭遇了首次下降,中國與東盟2016年中藥貿易總額6.12億美元,同比下跌22%,進出口數量同比下降27%。
商品結構悄然變化
我國與東盟中藥類貿易產品主要分為四大類:提取物、中藥材及飲片、保健品、中成藥。自2010年以來,上述各類產品的份額比例正在發生悄然的變化(見圖2、圖3)。
總體來看,中藥四大類產品份額比例呈現以下四個特點:
1.提取物所占份額始終穩居第一,占中藥進出口總額的50%以上;2016年提取物進出口總額相比2010年增加了91%;
2.中藥材和飲片進出口份額逐步下降,2010-2016年,中藥材和飲片所占份額由36%下降至約20%;2016年進出口額相比2010年減少11%;
3.中成藥所占份額始終在10%以下,低位徘徊;2016年進出口額較2010年僅增加23%;
4.保健品目前雖然占比不高,但呈現出強勁增長的良好勢頭;2016年進出口額較2010年增加了476%。
上述特點有積極正面的意義,體現了產業的進步,也凸顯了目前的行業難題:
一方面,中藥材和飲片的附加值為最低,提取物產品附加值較高,但是無論提取物還是中藥材及飲片,多數屬于原料類產品。進行原料深加工,生產更高附加值的中藥成品,有利于中藥行業的發展和提升。
另一方面,在保健品貿易上,中國是保健品進口大國,2016年我國對東盟保健品進口額約是出口額的5倍。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健康觀念在發生著變化。之前對“治病”關注較多,而目前對“保健”越來越重視。防患于未然,保健康、治未病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人們對保健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多,并且保健產品的貿易準入門檻要比藥品低,保健品在中藥貿易中的地位有望進一步提升。
再者,中成藥的進出口由于各國法規和標準等限值,多年來一直步履艱難,中成藥貿易金額和比例一直很低,有很大的潛力需要挖掘。由此可見,中成藥國際化前途光明,道路坎坷難行。
中國與東盟中藥貿易未來可期
2016年,與我國進行中藥貿易的主要東盟國家為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泰國、越南,這5個國家占據我國與東盟中藥貿易額的97%(見圖4)。
過去幾年里,中國與東盟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與區域國家發展戰略對接,完成了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談判,攜手推動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已開工或建成一批鐵路、公路、電站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這些都為中國與東盟中藥貿易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當前,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進入鞏固完善階段,中國與東盟的合作機制會更加完善,雙方經貿往來將會更加密切,中國東盟一體化進程將進一步加速。中國與東盟國家血緣相親、人文相通、民心相通,中醫藥文化在東盟國家有廣泛的影響力和親和力,雙方在開展中藥貿易方面有著先天優勢,中國與東盟中藥貿易將迎來美好燦爛的明天。
延伸
2016中國-東盟
中藥貿易產品盤點
提取物:精油類產品大幅下跌
2016年,中國對東盟提取物貿易數量和金額雙雙下降,提取物進出口總額3.57億美元,同比下跌34%,進出口數量2.3萬噸,同比下跌32%。
東盟地區有使用精油的傳統習慣,多年來,我國對東盟提取物貿易中,精油類產品貿易額占比約70%,主要產品有薄荷醇、薄荷油、桉油、茴香油、桂油等。其次是苷及其鹽類提取物,占比約15%。2016年,由于國內政策監管嚴格和市場需求調整等原因,精油類產品出口數量和出口金額均大幅下跌約50%,重創了2016年中國對東盟中藥貿易業績。
中藥材及飲片:進出口數量和金額雙降
2016年,中國對東盟中藥材和飲片進出口數量1.9萬噸,同比下降39%,進出口金額1.21億美元,同比下降26%。我國對東盟的中藥材及飲片貿易以出口為主,中藥材及飲片出口額是進口額的4.5倍。2016年,中國的中藥材行業整體價格上漲,對東盟出口中藥材及飲片平均價格上漲22%,出口價格的大幅上漲是導致中藥材及飲片出口數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保健品:中國是保健品消費國
根據海關系統對魚油、蜂王漿和燕窩類12種保健品統計數據(其他維生素類、礦物質制劑類、保健食品等未列入統計),2016年,中國對東盟保健品進出口數量同比持平,進出口價格和金額同比均增加49%,保健品進出口總額達0.89億美元。在保健品貿易方面,我國以進口為主。我國主要進口保健品為燕窩和魚油類產品,其中燕窩進口額占保健品進口總額的86%,魚油類產品進口額占保健品進口總額的13%。
中成藥:國際化任重道遠
2016年,我國對東盟中成藥進出口額0.45億美元,同比上漲7%。我國主要以出口為主,出口產品主要有片仔癀、清涼油、安宮牛黃丸、云南白藥等。盡管中成藥國際化任重道遠,但是東盟國家和中國在文化、人文等方面很多相似相通之處,在東盟國家發展中成藥貿易有先天優勢,東盟有望成為中成藥國際化的突破口。(來源:醫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