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19日,在214家A股醫藥上市公司中,已有187家披露2016年業績預告。其中,114家預計凈利潤同比增長,包括38家凈利潤預增幅度超過100%;51家下滑,不少公司下滑幅度較大;22家不確定。尤為可喜的是,醫藥工業領域公司基本取得豐收,意味著近兩年增速下滑的醫藥工業已逐步渡過“寒冬”。
多因素推動業績增長
財匯大數據終端統計數據顯示,上述187家公司的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平均增長約7.5%,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平均增長9.5%。
在這187家公司中,凈利潤預增的公司114家,占比約六成。其中,38家公司預計凈利潤增幅超過100%,包括廣譽遠、國農科技、宜華健康、廣濟藥業、太極集團等。
業績預增的主要原因,多數企業是銷售規模擴大及新品上市、外延式擴張并表后帶來的利潤增長。這些公司的凈利潤規模基本在4000萬元以上。廣譽遠預計凈利潤為9800萬元,增幅達到47倍。
30家公司凈利潤預增幅度在30%-100%之間,包括亞太藥業、博暉創新、精華制藥、億帆醫藥等。這些公司業績增長主要在于收購資產并表,或銷售規模擴大帶來凈利潤上漲。而九安醫療與東北制藥屬于扭虧類型。
此外,51家公司凈利潤預計下滑,占比約三成,包括嘉應制藥、北陸藥業、利德曼、中源協和、博濟醫藥、海正藥業、雙成藥業等。其中,海正藥業、雙成藥業下滑均超過500%。
62家公司銷售毛利率超50%
財匯大數據終端統計數據顯示,62家藥企2016年的銷售毛利率超過50%。從細分領域看,生物制品行業居多,化學制藥領域次之,中成藥行業位列第三位。醫藥商業和醫療服務行業均未有公司上榜。
其中,貝達藥業、舒泰神、智飛生物、康弘藥業、恒瑞醫藥、廣生堂、濟川藥業、步長制藥、上海凱寶、龍津藥業、長春高新、長生生物的銷售毛利率均超過80%。
貝達藥業的毛利率高達97%,目前坐上頭把交椅。公司屬于2016年上市的次新股。數據顯示,貝達藥業2016年實現營收10.35億元,同比增長13.26%;凈利潤3.69億元,同比增長6.81%。其中,埃克替尼銷售收入為10.35億元,占營業收入的99.98%。埃克替尼屬于國家1類新藥,也是中國第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藥,主要用于一線治療EGFR突變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
舒泰神緊隨其后。自2012年以來,公司連續六年銷售毛利率超過90%。年報顯示,舒泰神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14.03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7億元。公司主要產品為創新生物藥物蘇肽生(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和獨家品種舒泰清。2016年,蘇肽生的銷售毛利率為97.12%。
恒瑞醫藥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110.94億元,比2015年增長19.0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89億元,同比增長19.22%。2016年,公司片劑藥、針劑藥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為89.4%、87.29%。
步長制藥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123.21億元,同比增長5.71%;毛利率為83.17%,同比增加0.38%。
此外,銷售毛利率在50%-80%的公司有50家,分別是冠昊生物、廣譽遠、普利制藥、嘉應制藥、西藏藥業、通化東寶等。
部分公司的毛利率出現下降。2016年,佐力藥業醫藥制造板塊毛利率為71.4%,同比下滑近10%,2015年該數值為81.44%。此外,香雪制藥、康芝藥業、金城醫藥等公司的產品銷售毛利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醫藥生物上市公司分紅積極。統計數據顯示,90家醫藥生物上市公司擬進行現金分紅。其中,31家公司現金分紅總額超過億元。哈藥股份、步長制藥現金分紅額度超過10億元。
“寒冬”已經過去
2016年,醫藥工業收入增速重回兩位數水平,較上年同期有所回升。國家食藥監總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所長林建寧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預計2017年醫藥制造業收入增速約為12%,產值3.5萬億元。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由于醫保控費力度趨嚴,醫藥工業近兩年來增速連續下滑,2015年上半年的收入增速創了近15年來新低,增速僅為8.76%。行業收入增速跌破10%的情況,僅僅在2000年之前出現過,當時主要是因為城鎮職工醫保制度缺失。2003年、2007年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都已建立,在老齡化需求不斷釋放的情況下,增速跌破兩位數的情況引發市場關注。
農銀醫療保健基金基金經理徐治彪認為,行業寒冬已經過去,醫藥板塊目前的性價比較高。(來源:醫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