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激發社會領域投資活力的意見》(國辦發〔2017〕21號,以下簡稱《意見》)印發。
《意見》提出,要建立醫療等機構及從業人員黑名單制度和退出機制,以違規違法行為、消防不良行為、信用狀況、服務質量檢查結果、顧客投訴處理結果等信息為重點,實施監管信息常態化披露,年內取得重點突破。
《意見》還要求,將醫療等機構及從業人員信用記錄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其中涉及企業的相關記錄同步納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對嚴重違規失信者依法采取限期行業禁入等懲戒措施,建立健全跨地區跨行業信用獎懲聯動機制。
2017年,醫生的個人誠信體系建設將掀起高潮,其中之一是個人信用記錄建設,另一個就是黑名單制度。
按照《意見》,失信醫生將遭遇跨行業跨地區的聯合懲戒。這就意味著,在全國范圍內,像坐高跌、飛機、買列車軟臥票這樣的事,失信醫生卻也要被拒之門外了。
實際上,聯合懲戒不僅僅會來自交通部門。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在今年1月份曾透露,2017年,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備忘錄要擴展到各個領域,總量預計超過50個,實現全覆蓋。各部門累計將可以聯合采取70多項限制措施,對嚴重失信者做到哪里有失信、哪里就有聯合懲戒。(來源:醫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