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日,國務院發布《“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下稱規劃),其中在基本醫療衛生方面,規劃強調2020年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5%以上,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十三五”基本醫療衛生重點任務
在重大疾病防治方面,“十三五”期間將重點開展重大疾病和突發急性傳染病聯防聯控,提高對傳染病、慢性病、精神障礙、地方病、職業病和出生缺陷等的監測、預防和控制能力。加強突發公共事件緊急醫學救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理。
面對國內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均等現狀,規劃中也有重點部署,要求各地落實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合理配置醫療衛生資源。深化基層醫改,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推動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
全面兩孩政策作為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重大轉變,規劃要求繼續落實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基本項目,將流動人口納入城鎮計劃生育服務范圍。婦幼健康方面,提出加強高危孕產婦和新生兒健康管理。提高婦女常見病篩查率和早診早治率,擴大農村婦女宮頸癌、乳腺癌項目檢查覆蓋范圍。
2016年,國家食藥監總局在藥品監管改革方面動作頻頻:改革創新審評審批制度機制,穩步實施
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等一系列舉措,無不體現了一個“嚴”字。此次規劃同樣提及深化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探索按照獨立法人治理模式改革審評機構,推行藥品經營企業分級分類管理。
七項保障措施 面面俱到
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合理布局區域衛生服務資源,是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水平的基礎。規劃指出“十三五”期間,將優先支持83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縣級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打造30分鐘基層醫療服務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達標率達到95%以上。
除了強化疾病防治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近年來婦幼健康服務保障被多次提及。規劃強調加強兒童醫院和綜合性醫院兒科以及婦幼健康服務機構建設,合理增加產床。加快產科和兒科醫師、助產士及護士人才培養,力爭2020年前增加產科醫生和助產士14萬名。落實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開展再生育技術服務。
中醫藥傳承創新方面,在改善中醫醫院基礎設施條件的基礎上,支持中醫重點學科和重點??疲▽2。┙ㄔO,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設中醫綜合服務區(中醫館),繼續實施中醫藥傳承與創新人才工程,實施中藥民族藥標準化行動。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被看做培養全科醫生的重要途徑,規劃提出力爭到2020年經過規范化培訓的住院醫師數量達到50萬人,每萬人口全科醫生數達到2名。繼續實施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和農村訂單定向免費培養醫學生政策。
"十二五"期間醫療信息化建設側重建立標準體系,開展了標準研發、應用和落地。而“十三五”期間側重平臺化。規劃提出建立以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和健康中國云服務計劃為基礎,依托現有資源統籌建立人口健康信息平臺。積極利用移動互聯網提供在線預約診療、健康咨詢、檢查檢驗報告查詢等服務,提高重大疾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能力。完善中西部地區縣級醫院電子病歷等信息系統功能,加強縣級醫院與對口三級醫院、縣級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之間的遠程診療信息系統建設,健全基于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分級診療信息系統。
此外,對于建設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規劃涉及完善食品安全協調工作機制,健全檢驗檢測等技術支撐體系和信息化監管系統,建立食品藥品職業化檢查員隊伍,實現各級監管隊伍裝備配備標準化。(來源:醫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