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FiercePharma發布了2022年15只最暢銷抗癌藥預測,預計到2022年,15只暢銷抗癌藥將創造近900億美元的銷售額,占昆泰IMS所統計的美國2014年制藥市場總值的1/4。
在這份榜單中,屬于腫瘤免疫(I-O)療法的3只PD-1/PD-L1抑制劑位列前6名。但這類藥物在定價方面存在一定的爭議,如今,全球藥物定價均嚴格受到監管機構管控和支付方一定程度的壓制。
新的暢銷抗癌藥預測榜單與3年前的版本間的巨大差異,顯示出抗癌藥產業的快速發展步伐。例如,武田制藥(Takeda)的黑色素瘤藥物萬珂(Velcade)和強生(J&J)的口服抗前列腺癌藥物醋酸阿比特龍(Zytiga)均已消失在2022年最暢銷抗癌藥榜單中,二者均將遭遇創新藥和仿制藥的威脅。
盡管腫瘤免疫療法正在加速發展,但2022年15只最暢銷抗癌藥中仍有9只屬于單克隆抗體,其中3只來自羅氏(Roche)。這幾只藥物也是首批在接下來幾年將面臨生物類似藥挑戰的單抗藥物,但其品牌實力仍助其保持了重要的市場地位。
1、Revlimid
來那度胺(Revlimid)上市10年以來一直是新基醫藥(Celgene)的重要銷售動力,該藥是新基醫藥血液疾病治療版塊最重要的一只產品,該公司這一板塊2020年預期年銷售額將超過150億美元,而來那度胺到2022年的銷售額有望翻倍。
新基醫藥曾斥資10億美元拓展來那度胺對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亞型的維持療法和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適應癥,但Ⅲ期臨床遭遇失敗,此后該藥繼續接受濾泡性淋巴瘤的治療試驗。新基醫藥仍對來那度胺的重要性信心十足,認為其在2020年乃至更遠的未來仍為重要的銷售動力。
2、Opdivo
2014年在日本獲批的Opdivo是第一個對肺癌有效的PD-1抑制劑,由默沙東(Merck)研發的PD-1抑制劑Keytruda則較其早3個月在美國上市。
2022年,Opdivo將在新一代腫瘤免疫藥物中贏得領先地位,但其銷售預期曾受一線非小細胞肺癌的CheckMate-026治療試驗失敗的影響而被降低。這使其市場拓展步伐仍受制于Keytruda,以及羅氏的Tecentriq。據分析,若不是試驗遇挫,Opdivo在2022年甚至可創造146億美元的銷售額。
3、Imbruvica
布魯頓絡氨酸激酶抑制劑Imbruvica在2013年初上市后很快就突破了重磅藥銷售額起始線,該藥如今在慢性淋巴細胞白血?。–LL)二線治療市場中處于領先地位。
去年3月,Imbruvica獲得FDA批準用于CLL的一線治療,為更多仍需長期治療的患者帶來提早痊愈的機會。加上潛在的新適應癥如非霍奇金淋巴瘤、胰腺癌和急性白血病等實體固態腫瘤,Imbruvica 2022年的銷售預期是極有可能實現的。但在未來幾年,該藥可能將面臨一些激烈競爭,如新基醫藥的Revlimid已展現出淋巴瘤適應癥治療領域的強大野心。
4、Keytruda
于2014年9月獲FDA授權加速批準的Keytruda是首只在美獲批的PD-1/PD-L1抑制劑,但如今銷售成績已滯后于Opdivo,兩者在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二線治療和頭頸部腫瘤的治療中有直接的競爭關系。隨著Keytruda的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適應癥獲得FDA批準,而Opdivo在試驗中未能達到該適應癥治療的初級終點,其在這場競賽中也取得了一個優勢。
當下,在非小細胞肺癌的二線治療上Keytruda不及Opdivo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必須依賴PD-L1檢測,而后者適用于所有患者。
5、Ibrance
Ibrance是CDK 4/6抑制劑中最早上市的藥物。2015年2月,其通過與letrozole組成針對激素受體陽性(HR+)人表皮生長因子陰性(HER2-)且已擴散的乳腺癌的聯合療法而登上歷史舞臺。
這只藥物在2016年并未出現任何銷量減退的現象,上半年已實現了非??捎^的9.5億美元銷售額。其銷售的增長還得益于第二項適應癥批準,即與阿斯利康(AstraZeneca)的Faslodex(fulvestrant)組成新的聯合療法,用于治療使用激素療法后病情仍然惡化的患者。
不過,brance的潛在競爭者會很快緊跟其步伐上市,如諾華(Novartis)的ribociclib將通過FDA的優先審評路徑獲批。
6、Tecentriq
羅氏的Tecentriq在PD-1/PD-L1抑制劑市場的角逐中排位第三,其較Keytruda和Opdivo晚上市約一年,但很快在美國的膀胱癌治療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僅在幾周內就取得了1900萬美元的銷售額,此后又獲得了肺癌適應癥的批準。Tecentriq的膀胱癌適應癥最早獲批,其在擴充肺癌治療市場份額的同時也準備結直腸癌等新適應癥的補充。
羅氏作為全球抗癌生物藥領先企業,Tecentriq將依靠其長期以來的優良口碑和市場地位繼續保持可觀的增長勢頭。但羅氏還需加快其更多適應癥的試驗和審批步伐,因為該公司不少重磅藥均已開始面臨生物類似藥的競爭。
7、Darzalex
肩負拓展強生市場份額的重任,多發性硬化癥藥物Darzalex于2015年正式上市。該藥用于四線治療,在治療序列中,其位于新基醫藥的Pomalyst(pomalidomide)和安進(Amgen)的Kyprolis(carfilzomib)之后,目前強生正試圖將該藥的治療序位提前。
2016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公布的Darzalex Ⅲ期臨床數據顯示,該藥與武田制藥的萬珂聯合使用作為二線治療可有效將腫瘤惡化或死亡率降低61%。
8、Perjeta
2012年上市的Perjeta因早期HER2陽性乳腺癌適應癥的獲批并拓展到其他腫瘤早期治療而成為羅氏銷售增長最快的新藥。2022年,Perjeta的銷售預測為47.3億美元,超過因生物類似藥競爭而導致銷售額減少28億美元的羅氏重磅乳腺癌藥赫賽?。℉erceptin)。
2013年,Perjeta獲得FDA批準成為首只手術前使用的乳腺癌治療用藥,顯著擴大了可使用患者群體。該藥常與赫賽汀或多烯紫杉醇化療組成聯合療法以降低乳腺腫瘤體積,其為FDA批準的首只主要針對腫瘤收縮而非生存率提高的抗癌藥。
9、Xtandi
2016年,輝瑞(Pfizer)斥資140億美元收購Medivation獲得了極大關注,通過這筆交易,輝瑞得到了高速增長的前列腺癌藥恩雜魯胺(Xtandi)。
盡管在去年,強生勢頭正勁的重磅前列腺癌藥阿比特龍(Zytiga)以22億多美元的銷售額比恩雜魯胺略勝一籌,但后者的一些優勢正在幫助其逐步縮短距離。恩雜魯胺可單獨使用,而阿比特龍須結合類固醇強的松(steroid prednisone)使用來平衡副作用。根據FDA的要求,接受阿比特龍治療的患者還需定時關注體內肝酶水平,警惕毒性風險。
不過,恩雜魯胺在美國正面臨定價壓力。CVS基于成本原因已將該藥從2017年藥物目錄中剔除,其還可能面臨來自拜耳(Bayer)潛力可觀的Xifigo和瓦蘭特(Valeant)的Provenge等前列腺癌藥物的競爭。
10、Avastin
以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為靶向的抗體藥阿伐斯?。ˋvastin)當前是羅氏重磅藥中第二大銷售主力,其于2004年首度獲批用于結直腸癌治療,此后便不斷增加新的適應癥,近期剛獲得歐洲批準與特羅凱(Tarceva)聯合使用針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陽性(EGFR-positive)非小細胞肺癌。2017年其與Tecentriq的聯合療法試驗將啟動,未來很可能獲得間皮細胞瘤適應癥的批準。
2015年,阿伐斯汀的銷售額得到了9%的增長,但其已開始受到在新興市場上市的生物類似藥的競爭影響。此外,安進和艾爾建(Allergan)也于去年公布了在全球范圍內提交其生物類似藥上市申請的計劃;印度Biocon和邁蘭(Mylan)已有一款生物類似藥在歐洲處于審評階段。
11、Herceptin
1998年,羅氏的赫賽?。℉erceptin)上市,革命性地為此前治療前景黯淡的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重振生存希望。如今,赫賽汀仍占據該病癥治療市場90%的份額,但由于其歐洲專利已在2014年過期,美國專利也只保持到2019年,其現已開始遭遇來自生物類似藥的挑戰。
邁蘭和Biocon已在印度上市赫賽汀的一個生物類似藥版本Canmab,分析師認為該藥將于2017年在歐洲上市,2018年在美國上市;Celltrion公司的生物類似藥Herzuma已在韓國上市。不過,羅氏首席運營官Daniel O’Day在2016年二季度電話會議中表示,赫賽汀將在生物類似藥市場的侵襲下仍保持一定的增長。
12、Gazyva
面對重磅血液腫瘤藥美羅華(Rituxan)在2017年面臨的生物類似藥挑戰,羅氏的血液腫瘤治療板塊將更多依賴于針對B細胞惡性腫瘤的Gazyya,該藥為美羅華的升級版本。Gazyya于2013年獲批用于治療早期治療困難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LL),起初該藥銷售額增長乏力,但在濾泡性淋巴瘤適應癥獲批后有顯著起色。
在去年美國血液學會年會上公布的臨床Ⅲ期試驗結果表明,Gazyva與化療相結合,在治療濾泡性淋巴瘤時比美羅華療效更好。此外,Gazyva對急性髓性白血病、多發性硬化癥和間皮細胞瘤,以及和羅氏與艾伯維合作開發的Venclexta聯合使用針對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治療試驗均已取得一定進展。
13、Jakafi
事實上,Jakafi能進入前15榜單令人略有意外。去年,在該藥的前列腺、結直腸癌適應癥試驗失敗后,Incyte宣布終止固態腫瘤治療藥物研發業務。Jakafi于2011年首度獲批用于治療骨髓纖維化,2014年真性紅細胞增多適應癥獲批,使其在罕見血液腫瘤治療領域的市場地位得到穩固。
2016年11月,潛在競爭對手——吉利德(Gilead)的momelotinib 多發性硬化癥適應癥的Ⅲ期臨床進展不順,這意味著Incyte市場空間依然可觀。
14、Venclexta
艾伯維(AbbVie)和羅氏合作研發的Venclexta是全球首創的BCL-2抑制劑,其于2016年在美國上市,用于治療因基因突變引起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該藥當前定價為每年11萬美元,未來可能與羅氏的美羅華聯合用于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Venclexta未來的競爭對手包括新基醫藥的來那度胺、艾伯維自己的Imbruvica,以及吉利德新上市的Zydelig(idelalisib)。艾伯維首席執行官Richard Gonzalez近日透露,Venclexta很可能幫助促進Imbrvica的銷售,或后者對前者產生積極作用,二者聯合可能成為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最有效的聯合治療方案。
15、Rituxan
美羅華(Rituxan)已上市20年,當前是羅氏第三大銷售主力。至今,該藥依然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2016年上半年增幅達到6%。
不過,美羅華在2017年底將迎來生物類藥挑戰,到2022年銷售額將損失45億美元。Celltrion公司領銜該藥生物類似藥研發,其在2015年10月向歐洲藥品管理局(EMA)遞交了美羅華生物類似藥CT-P10的上市申請;諾華的仿制藥單元山德士(Sandoz)所研發的生物類似藥版本在2016年5月向歐盟遞交了上市申請;2016年12月,賽諾菲(Sanofi)與JHL生物技術公司達成合作,前者斥資2.36億美元致力于促使JHL的美羅華生物類似藥脫穎而出的商業化戰略。(來源:醫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