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月19日,在212家A股醫藥上市公司中,共有117家披露2016年年報預告。其中,87家凈利潤同比有所增長,16家下滑,14家不確定。這份成績單較以往的變化是,醫藥工業領域上市公司基本取得豐收,或穩步增長。這意味著醫藥工業逐步度過寒冬。從以往兩年來的數據看,醫藥工業板塊凈利潤平均增速慢于行業平均水平,但這一狀況在三季報中已得以改觀,醫藥工業已現復蘇跡象。
87家公司凈利潤預增
Wind統計數據顯示,上述117家公司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相比平均增長約7.8%,凈利潤同比增長平均約為10.5%。
這117家公司中,凈利潤預增的公司87家。其中,24家公司預計凈利潤增幅超100%,包括廣濟藥業、泰合健康、福安藥業、福安藥業、永安藥業、新和成、振東制藥、寶萊特、浙江醫藥、和佳股份、金達威、紫鑫藥業、瑞康醫藥等。這些公司業績增長的普遍原因在于銷售規模擴大及新品上市帶來利潤增長,以及外延式擴張并表后的業績增長。
九安醫療與東北制藥屬于扭虧類型,凈利潤翻倍增長相對容易,但也可看作公司基本面向好的一個信號。業績預增公司凈利潤基本都在一億元以上。福安藥業以2.68倍的預計增幅一騎絕塵,公司預計凈利潤為2.39億元。
35家公司凈利潤增幅在30%-100%之間,包括爾康制藥、必康股份、信邦制藥、博騰股份、千金藥業、東誠藥業、安科生物、龍津藥業、佛慈制藥、樂心醫療、柳州醫藥、未名醫藥、京新藥業、魚躍醫療、長生生物、仙琚制藥、美年健康、迦南科技、尚榮醫療、貴州百靈等。這些公司業績增長主要在于收購資產并表,或銷售規模擴大帶來的凈利潤上漲。
此外,還有16家公司凈利潤下滑,包括嘉應制藥、雙鷺藥業、健民集團、東富龍、海普瑞、賽托生物、香雪制藥、北陸藥業、海翔藥業、步長制藥等。其中,步長制藥是2016年11月上市的新股。
醫藥工業現復蘇跡象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2015年上半年的醫藥制造業收入增速創了近15年來新低,增速僅為8.76%。行業收入增速跌破10%的情況,僅在2000年之前出現過。當時的情況是因為城鎮職工醫保制度缺失。然而2003年、2007年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都已建立,在老齡化需求不斷釋放的當下,增速跌破兩位數的情況值得注意。2016年上半年,醫藥制造業收入增速為10%,重回兩位數水平,較上年同期已有所回升。
隨著醫保控費力度逐年增強,醫藥工業依賴醫保發展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醫藥工業近兩年面臨較大挑戰,醫院藥占比越來越小、藥品飛行檢查加強、藥品招標降價和輔助用藥、抗生素、大輸液等限制力度越來越大等。
農銀醫療保健基金基金經理徐治彪認為,醫藥板塊現在的性價比比較高。“目前整個市場過于關注政策的負面性,比如擔心‘三明模式’推廣會帶來的殺傷力,但實際上‘三明模式’推廣的難度較大。”(來源:醫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