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01——連鎖藥店攻城略地
醫藥零售市場面臨再次洗牌
2016年醫藥零售連鎖三大巨頭老百姓、益豐、一心堂斥巨資在全國掀起并購大潮,仁和藥業在收購叮當醫藥電子商務有限公司60%股權之后,又以2.77億元收購北京京衛元華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56%股份,并準備在全國繼續收購3000家零售藥店。
無論從國家相關政策扶持上,還是從金融資本流入趨勢上,醫藥零售行業連鎖化集中度不斷提高是必然趨勢,2017年醫藥零售行業并購風潮必將加劇。
變化02——第三方平臺被叫停,醫藥電商格局被改變
2017年的微信公眾號或微信朋友圈會被更多藥店擠爆
2016年5月27日,天貓醫藥館發布《關于藥品類目緊急管控措施的通知》,要求95095平臺商家(即天貓醫藥館的商家)停止發布銷售藥品類目商品。此舉意味著2013年獲批的95095平臺、八百方、1號店三家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被叫停。
意味著藥店網上銷售必須建立自己的線上推廣平臺,而線上平臺建設其實就是一個不斷燒錢的過程,自然就加大了網上藥品銷售的難度。所以我們有理由推測,2017年的微信公眾號或微信朋友圈會被更多藥店擠爆。
變化03——醫保定點協議制度全面落實
小型藥店資格難獲取
2015年12月8日,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在其官網發布《關于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藥機構協議管理的指導意見》,明確2015年底前,各地要全面取消社會保險行政管理部門實施的兩定資格審查項目,改為直接對其進行協議管理。經過2016年過渡性實施,2017年必然會迎來全面開展定點協議工作。
零售藥店若能取得醫保定點資格,參加醫保的患者就能在此刷卡看病或購藥;沒有這個資格,就只能針對沒有參保或放棄享受醫保福利的患者。因此,是否能夠獲得醫保定點資格,對于藥店的發展至關重要。當前要想獲得此資格,就必須經過行政部門的審批,但此項審批的專業性較強,行政部門未必就能做得好。更重要的是,行政部門難免會出于監管的便利性,大型品牌連鎖藥店相對容易獲得這一資格;但是小型藥店,即使具備較好條件,獲此資格也會遇到很大困難。
變化04——院外處方與醫院藥房托管蔚然成風
零售藥店的牛市即將到來
據《南國今報》近日的消息,從8月1日起,柳州市將在市屬五大醫院推出醫院處方外延工作,患者可以在醫院看完病到藥店取藥;對接的社會藥房目前有桂中大藥房,其他的社會藥房也正在做接入的技術準備。按規定,社會藥房必須按照處方發藥,價格不能高于中標價格和醫院的銷售價格。下一步逐步放開其他類型藥品。
有業內人士分析,藥房托管工作的推行正成為醫藥新的發展機遇,至少我們可以看到,隨著時間的推移,醫藥企業對于藥房托管業務正寄予越來越多的期望。華潤醫藥、康美藥業在公立醫院藥房托管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從以上兩個信息我們可以看到:不僅僅是醫藥零售行業進入,還有醫藥制造企業,但是筆者認為作為專業的藥品零售行業,它的優勢遠遠勝過制藥企業,而且17年醫院附近的店面搶占會非常劇烈。
變化05——互聯網遠程醫療導入
零售藥店競爭力得到有力提升
2015年12月7號,桐鄉市政府、多名醫學院士在烏鎮參與啟動了烏鎮互聯網醫院。當天,烏鎮互聯網醫院官網與烏鎮醫院APP宣布上線。2016年4月6號,首批百余家烏鎮互聯網醫院藥店接診點正式落地。這標志著在烏鎮互聯網醫院在線醫療服務和遠程會診服務平臺的強大依托下,合作藥店正式升級為“藥店+診所”,開啟藥店4.0時代。
首先,通過合作計劃落地,烏鎮互聯網醫院將線上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藥店,將藥店從傳統的藥店零售,升級為預約掛號中心、電子處方中心、檢查檢驗中心和遠程會診中心。這極大方便了基層百姓的就醫用藥需求,緩解了看病就醫難題。有轉診、會診、線下就診等需求的患者,可以直接通過烏鎮互聯網醫院,便捷地享受到烏鎮互聯網醫院優質的在線診療服務。
其次,合作計劃助力藥店擁抱“互聯網+”,對接優質醫療服務資源。在升級過程中,藥店可以深化會員體系,增加或增強慢病管理能力,擴大客流,優化品類,提升銷售規模。
變化06——慢病管理全面升級
藥店服務回歸本源
中國已經全面進入老齡化社會,2014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突破2億,2030年將突破3億,2050將達到人口的三分之一。基于目前醫療衛生資源總量不足、質量不高,而藥店作為醫療衛生資源的有效補充,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持續增長,老年人正是慢病核心人群,醫藥保健產品消費的主力軍,“銀發市場”的到來將帶來慢病用藥市場的井噴;在這些剛性市場需求釋放的同時,也給零售藥店提出了更專業的要求。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管理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
建立患者病歷、定時為患者測量血壓血糖、提醒患者服藥、指導患者飲食這些慢病管理內容必須強化,做好了慢病管理就意味著穩固了藥店的客源,就能在激烈的醫藥零售市場競爭中謀求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變化07——引入中醫坐堂,強化中藥養生
在醫藥零售行業專業化要求越來越高的大前提下,高素質的專業藥學服務人員越來越緊缺的情況下,如何迅速提升藥店的專業水平?引進中醫坐堂自然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近日,國務院正式出臺首個國家級中醫藥發展規劃——《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到“放寬中醫藥服務準入”,開辦中醫診所將實施備案制管理。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在今年6月1日率先響應并下發相關文件,鼓勵名老中醫在連鎖藥店開設中醫診所。也就是說,長期以來掣肘藥店設立中醫診所、民營資本進入中醫領域的行政許可門檻將正式消除。
大健康的理念隨著國民收入和素質的提高已經深入人心,保健和養生的核心理念就是“防病于未然,一些公立中醫院紛紛開辦治未病中心,滿足廣大患者的這種保健養生需求。這幾年藥店零售的產品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在西方醫學范疇的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的保健品,一類是在東方中醫范疇的各種動植物組方的中藥。
筆者認為注重中藥養生有幾大優勢:
1.中藥養生文化源遠流長,深入人心,而且在各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養生節目中,都在積極提倡中醫藥文化。
2.政府為了管理醫保資金,對于醫保定點藥店的要求會越來越嚴格,有些地方規定醫保定點藥店嚴禁銷售保健品,而中藥卻不在管制范疇內。
3.國家相關部門和一些醫藥企業在中醫藥文化和中醫藥使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消費者教育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變化08——大健康時代來臨,搶占8萬億龐大市場
大健康是根據時代發展、社會需求與疾病譜的改變,提出的一種全局的理念。它圍繞著人的衣食住行以及人的生老病死,關注各類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和誤區,提倡自我健康管理,是在對生命全過程全面呵護的理念指導下提出來的。它追求的不僅是個體身體健康,還包含精神、心理、生理、社會、環境、道德等方面的完全健康。提倡的不僅有科學的健康生活,更有正確的健康消費等。它的范疇涉及各類與健康相關的信息、產品和服務,也涉及到各類組織為了滿足社會的健康需求所采取的行動,如保健品、功能食品、安全用水、健康飲品。
在大健康時代來臨的時候,我們首先要重新思考藥店的定位,按照傳統的理念藥店就是賣藥,這種理念已經偏離了時代的要求,藥店是提供健康服務的專業場所。其次藥店要按照”醫藥→健康→護理→美麗→便利“的順序規劃品類結構,品類管理,品類營銷,不斷提升藥房功能與藥學服務作業,并借助互聯網時代各種信息技術。
變化09——以多元化服務做好品類管理
以藥師+醫師+營養師+美容師構建多元化的人才體系
根據筆者從服務過的多家企業數據來看,很多藥店的藥品銷售占比達到75%-80%之間,而美國的藥房占比為59%,日本的藥房占比為30.3%,因此很多藥房深陷到藥品價格戰的泥塘中垂死掙扎,大量同質化藥品的堆積又造成庫存風險。國內一些知名企業紛紛引進國外先進思路,比如日本的藥妝等等項目,在長達十年的市場摸索中,基本沒有非常成功的案例。
很多企業在走多元化經營的時候,把重心放在了品類結構調整上,比如引進醫療器械、保健品、化妝品,卻忽略了專業知識的培訓和專業人才的引進。多元化服務的前提是專業服務,以藥師+醫師+營養師+美容師構建多元化的人才體系。
變化10——單體藥店繼續呈現萎縮趨勢
但是有特色的單體藥店將繼續存在
如無意外,2017年依然是三大上市連鎖和區域大型連鎖進行并購擴張的表演舞臺。從權威數據來看,高峰期的單體藥店數量近28萬,但從2012年開始,單體藥店的數量呈下降趨勢,截至2016年5月,單體藥店的數量為231109家,這意味著平均每年減少近萬家;連鎖藥店的連鎖率則相反,由2011年的34.62%增加到48.52%在這種趨勢下,曾經命運備受關注、占藥店總體數量一半以上的單體藥店未來出路在哪里?是否還有生存的空間和未來呢?
筆者曾經在江西全國某百強連鎖擔任高管,在此列舉區域內一些優秀的單體店,讓大家思考:
1.某單體藥店為位于市區的夫妻店,每日中藥飄香;
2.某單體藥店在益豐、老百姓、新紫金的包圍下,在市區最高租金圈,開出三家店,無陳列無形象;特色:商品齊全、價格低廉、團購大單不斷;
3.某單體藥店在繁華鄉鎮,診所+藥店模式,在當地影響較大;
4.某單體藥店在市區步行街口,對面是老百姓大藥房,占據本市參茸半壁江山;
5.某大型單體藥店共有四家門店,醫保結賬金額每年排名第一;
6.某單體藥店被三家本地強勢企業陰謀五年,依然堅不可摧,忠實會員36000個;
7.某單體藥店在縣級市場,其經營的醫療器械獨霸天下;
8.某單體藥店共三家,包圍了江西省最知名的醫療機構,據說三家門店2015年銷售超8000萬,其中一家僅保健品就賣了6000多萬。
誠然單體藥店對于連鎖藥店來說,必然在資源集結等方面有很大的弱勢,但是在市場反應、經營策略上卻有更多的彈性、便捷性、執行力,”特色經營“是單體店生存的唯一道路。根據企業自身優勢資源,尋找市場差異化是2017年單體藥店老板的核心工作。(來源:醫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