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六部委發布的《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指南》,實質為醫藥工業“十三五”規劃指南,文中不少里程碑針對的年限是2020年。鑒于《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指南》不局限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之上編制,還參考了《中國制造2025》,可見《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指南》不限于“十三五”階段(2016年-2020年)五年的規劃,更是醫藥工業長期規劃的開始。
本文將重點解讀規劃指南化學藥制造業相關內容,主要分析原料藥、制劑和輔料三部分。
原料藥
預言 1優質出口原料藥回流國內
圈點
原料藥“十二五”所面臨的問題是清潔生產和“三廢”治理水平較低,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這代表原料藥生產工業首要解決環評問題,然后才是產能問題,因此綠色發展是化學原料藥工業未來的主要方向:開發應用有毒有害原料替代、生物合成和生物催化、無溶劑分離等清潔生產工藝,提高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水平和發酵菌渣等三廢治理水平;重點開發應用原料藥晶型控制、酶法合成、手性合成、微反應連續合成、碳纖維吸附、分子蒸餾等新技術,發酵菌渣等固體廢物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技術,提高原料藥清潔生產水平。
文件提出要求“十三五”期間建設3~5個化學原料藥循環經濟園區。預計原料藥的主要生產地江蘇、浙江、山東、廣東和四川將是重點目標地區。此外,霧霾比較嚴重的地區長三角也有追求綠色發展的需要。
一致性評價等政策推動著國內原料藥生產企業往世界領先水平靠攏,原料藥國際化也是未來五年的重要目標規劃:鞏固化學原料藥國際競爭地位,提高精深加工產品出口比重,增加符合先進水平GMP要求的品種數量,即鼓勵原料藥企業借鑒華海和恒瑞的成功經驗,通過開發有特色技術門檻高的原料藥更能提升價值的附加值,以獲得更高的利潤。
推動化學原料藥產能國際合作特別是原料藥海外并購與整合也是規劃重點。企業收購或投資建設境外化學原料藥生產基地,將大大促進產能國際合作,而且充分利用境外環境資源,更好地服務于當地市場,也能減少國內的污染。
此外,立足于我國原料藥產業優勢,帶動制劑國際化戰略也是未來五年重要規劃。
評價
環保在倒逼原料藥生產企業轉型升級綠色技術。2016年11月17日至2017年4月30日河北省開展的“2016利劍斬污行動”引起制藥企業的關注。石家莊市是第一個執行停產的,要求制藥企業2016年11月17日至12月30日期間全部停產,未經市政府批準不得復工生產。
隨后11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控制污染物許可制實施方案的通知》,排污許可證將要“一證式”管理,并且將確定排污許可管理的行業標準,對同一行業的不同類型的企事業單位,按照污染物產生量、排放量以及環境危害程度等因素進行分類管理。
2016年前三季度,我國原料藥利潤增長率跑嬴制藥行業整體水平,并且在子行業中利潤增長率排第二。環保倒逼之下,不少原料廠關閉;為了提高議價能力,原料廠互相抱團壟斷。原料藥生產企業集中度提高,是利潤率提升的根本原因。
對于仿制藥企業而言,一致性評價能否完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原料藥的質量。一些出口歐美的國內原料藥企業的優質特色原料藥將有可能回流國內,與國內企業抱團合作“原料藥+制劑”模式。
輔料
預言 2有實力者布局海外輔料
圈點
輔料的質量標準和質量水平亟待提高,仍是“十二五”期間較為突出且重要的問題。化學仿制藥質量升級計劃需要開發應用新型藥用輔料。
鑒于此,“十三五”規劃期間“加強藥用輔料的標準體系建設,增加國家標準收載品種,鼓勵企業提高規范生產能力,提升質量控制水平”的要求與行業發展的需求一致。
具體產品方面,《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指南》希望發展基于“功能相關性指標”的系列化藥用輔料,根據需求可分為仿制藥和高端制劑兩類。
為滿足仿制藥質量療效一致性評價的需要,輔料重點發展纖維素及其衍生物、高質量淀粉及可溶性淀粉、聚山梨酯、聚乙二醇、磷脂、注射用吸附劑、新型材料膠囊等系列化產品。
為了滿足高端制劑的需求,輔料和功能性材料的開發目標則為提供對應的特定功能,重點發展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聚乳酸等注射用控制材料,PEG化磷脂、抗體修飾用磷脂等功能性合成磷脂,玻璃酸鈉靶向衍生物及殼聚糖靶向衍生物等。
此外,輔料細分產品規格也是“十三五”規劃的重點。
評價
2016年輔料關聯審評制度出臺,意味著我國制藥生產管理模式逐步與國際接軌。
目前國內輔料生產的主要問題:一是穩定性差,主要體現在批間差,國內大輔料企業批次之間有質量差,小輔料企業連同一批的產品都有質量差;二是品種型號沒有精細化,輔料很少產品具規格。
面對一致性評價和高端制劑對輔料的高要求,短期內我國生產企業將要依賴進口輔料。隨著國內藥用輔料的種類逐步豐富和質量提高,中長期利好國產輔料生產企業。對于有實力的國內生產企業,可以考慮布局海外輔料企業。
制劑
“十二五”期間我國制劑水平有了重大提升。目前國內已有60多家制劑企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GMP要求,制劑的出口比重也逐漸增加,面向發達國家市場的制劑銷售實現突破。創新藥方面,210個創新藥獲批開展臨床研究,埃克替尼、阿帕替尼、西達本胺、康柏西普等15個1類創新藥獲批生產。康柏西普FDA申報免臨床Ⅰ、Ⅱ期可見,我國醫藥創新進一步得到國際認可。
然而,原始創新能力不強、基礎研究和轉化研究能力薄弱、高質量創新成果少、化學仿制藥質量標準和質量水平亟待提高,以及低價藥、兒童用藥和罕見病藥短缺情況等問題仍有發生。
規模效益穩定增長、國際化步伐明顯加快,是制劑行業2020年的主要目標。其中,仿制藥企業的目標為產品質量全面提高,供應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創新藥的目標則是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通過創新滿足臨床需求完善供應保障體系。
預言 3優質產品和項目才能被并購
圈點
規模方面,鼓勵發展非處方藥(OTC藥物)知名品牌,培育通用名藥物大品種,形成一批銷售額20億元以上的品牌仿制藥,改變產品同質化發展、市場集中度低的局面,促進質量安全水平提升和產業升級。
對企業的期望則是支持企業強強聯合,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推動大型醫藥企業整合中小型創新創業企業,促進新產品、新技術與已有產能對接。這意味著政策仍是在鼓勵制劑產業集中度提升,并購領域將會繼續活躍。
此外,還鼓勵建設若干個從事合同生產為主的高標準藥品生產基地。這些基地預計將在上市許可人政策試點省份誕生,進一步促進工業分工,生產集中度提升。
評價
追求規模效應必然是通過“并購+整合”手段的,然而2016年成熟項目的估值始終居高不下,不少被收購方提出的條件高于市場期望,比如1個獨家兒科中成藥估值高達2億元且要求不分里程碑支付;另一方面,一致性評價和中藥再評價等政策的陸續出臺,導致收購方即使入手國內生產批件之后還需要花費巨額投資做產品質量與療效升級。綜合兩方面因素看,成熟批件的需求雖然旺盛,但只有優質產品有望被并購。
預言 4中國出現巨無霸跨國企業
圈點
國際化方面,“十三五”期望制劑出口規模、比重和產品附加值還要進一步提高,重點拓展發達國家市場和新興市場。新興醫藥市場需求旺盛,生物藥和化學仿制藥在用藥結構中比重提高,為我國醫藥出口帶來新的機遇。同樣要注意的是,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特別是印度已在仿制藥國際競爭中贏得先機。
制劑國際化戰略還包括境外投資規模擴大,國際技術合作深化。首先要有更多生產廠家獲得生產資質:支持建設一批通過歐美GMP認證的高標準制劑生產基地,2020年通過國際先進水平GMP認證的制劑企業達到100家以上,亦即5年內增加40家。
其次,國際注冊的能力要提高:鼓勵開展新藥、化學仿制藥、中藥、生物類似藥國際注冊,實現3~5個新藥和200個以上化學仿制藥在發達國家市場上市。鼓勵企業提升國際市場運營能力,建立面向國際市場的銷售渠道,培育中國制造品牌。
此外,支持企業建立跨境研發合作平臺,充分利用國際資源,發掘全球創新成果。鼓勵開展新藥國際臨床研究,實現創新藥走向國際市場和參與國際競爭。
推動國際產能合作。落實“一帶一路”建設的要求,鼓勵企業利用制造優勢,在適宜地區開展收購兼并和投資建廠,亦即支持境外生產基地建設。
評價
國際化之路我國已探索了多年,先驅者才慢慢探索到哪些產品更適合國際化。隨著我國境內通過歐美GMP認證的高標準制劑生產企業不斷增加,資質認證越來越不是國內企業出口的最大障礙。如何獲得目標出口國家的營銷渠道的認可才是盈利的關鍵。
項目并購方面,2017年美元兌換人民幣的匯率仍可能繼續上升,因而外幣結算項目成本上升將是短期的最大挑戰。若不考慮海外項目可能出現的政治風險、違約等不利因素,海外醫藥項目的估值仍較國內項目更加劃算。預計國內藥企收購海外項目的頻次會相對增加,規模化的積累將會帶來質的飛躍,“十三五”期間中國藥品企業很有可能出現大中型跨國藥企。
預言 5仿制藥企退出數量進一步增加
圈點
仿制藥方面,全面落實基本藥物口服固體制劑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任務,支持仿制藥大品種技術改造、質量升級和優勝劣汰。政府部門將健全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方法、技術規范,通過包裝標識、醫院采購、醫保支付、技術改造等方面的支持政策,鼓勵和引導企業開展一致性評價工作。
國家基本藥物、常用低價藥供應保障能力將要加強,臨床用藥短缺情況明顯改善,加快臨床急需、新專利到期藥物的仿制藥開發,提高患者用藥可及性。加強罕見病藥、兒童用藥等臨床短缺藥物開發,加快臨床必需但副作用較大藥物的換代產品開發。
定點生產預計將會從小品種藥物集中生產基地建設開始。選擇綜合實力強、質量管理水平高、小品種藥品批件集中的生產企業,在全國布局3~5個小品種藥品集中生產基地,提高一批小品種的供應保障能力。
評價
仿制藥一致性評價是大多數化學藥企業的生死之關,“十三五”期間將會有不少基藥批文由于不能完成一致性評價而被迫放棄。如何保證臨床必需的基藥不會由于一致性評價而短缺,需要建立預警機制。
短期看來,新的仿制藥上市數量有限,在歐美日挑戰專利成功的仿制藥將有可能同步在我國上市。歐美過期原研藥也越來越多選擇在我國地產化,搶奪歐美過期原研藥的代理權和技術轉移類代加工生產的交易將會越來越多,市場營銷合規的國內企業更有可能搶到代理權。
優勝劣汰下,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化學藥仿制藥企業的退出數量將會進一步增加。
預言 6創新藥特許權交易愈發頻繁
圈點
創新藥目標是推動化學藥研發從仿制為主向自主創新為主轉移,包括完善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政”是指政府的引導和推動作用;“產”是指企業整合科技資源的作用;“學研”是指與高校、科研院所和醫療機構技術協作,建立符合新藥研發特點的投入、收益、風險分擔機制;“用”則是指調動醫療機構在醫藥創新上的積極性,提高新藥臨床研究水平。專注早期研發平臺和小公司也是支持重點。
創新藥目標依然是開展重大疾病新藥的研發,重點發展針對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耐藥菌感染、病毒感染等疾病的創新藥物,特別是采用新靶點、新作用機制的新藥。根據疾病細分和精準醫療的趨勢,我國特定疾病亞群的新藥、新復方制劑、診斷伴隨產品更是目標重點。
對企業的研發投入費用也有新的要求。到2020年,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以上。
此外,高端制劑主要是針對改良型新藥,“十三五規劃”將重點發展脂質體、脂微球、納米制劑等新型注射給藥系統,口服速釋、緩控釋、多顆粒系統等口服調釋給藥系統,經皮和粘膜給藥系統,兒童等特殊人群適用劑型等,推動高端制劑達到國際先進質量標準。
通過創新藥滿足多樣化市場需求方面,鼓勵企業在發展重大疾病治療藥物和高性能醫療器械的同時,對已有產品開展各種形式的微創新,改善患者體驗,提高患者依從性,滿足多層次、個性化的市場需求,促進我國游客境外購買需求回歸。重點豐富兒童用OTC藥物品種和劑型,發展家用醫療器械產品,改進產品設計、功能定位和包裝形式,滿足消費者自我健康管理需求。
評價
我國新藥上市獲批緩慢,即使上市獲批也未必能立刻進入醫保目錄,這既延長了藥物研發進程的周期,亦增加了研發成本和政策風險,利潤回報也推遲,項目利潤率也不如理想。
鑒于此,我國創新藥研發融資模式有可能會向美國靠攏,藥物研發融資會越來越多樣化。早期項目資金來源依然主要依賴于國家政府的重大專項基金的支持。即將獲批的藥物(進入臨床Ⅲ期)的藥物特許權交易(藥物專利期內收取特許資產未來產生的現金流的交易)將會越來越頻繁。藥物特許權的交易需要專利的支撐,這意味著我國創新藥將會越來越注重專利保護。
小結<<<
《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指南》針對化學藥生產企業給予的關鍵詞是國際化、質量提升、環保、一致性評價、保障需求。國內企業是時候根據自己的實力和未來布局方向作選擇題——微小企業更應關注前沿和早期項目;中小企業可選擇有競爭力的產品完成一致性評價,有余力的往高端制劑道路走;大型企業除了考慮國內企業強強聯手外,未來海外并購特別是生產基地海外化的交易會越來越多,預計2020年中國藥品企業也將會有像輝瑞、諾華這樣的跨國企業誕生。(來源:醫藥網)